不僅要反對那些表面上的「記者黑名單」,還要打擊「隱性記者黑名單」。網友「陶短房」指出,即便紙面上的「黑名單」不存在了,那種干擾、阻撓新聞機構及新聞記者合法採訪活動的障礙、阻力,那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實際客觀存在的「隱性黑名單」,仍然會成為妨礙言論自由、媒體監督的攔路虎。事實上,敢於把記者「黑名單」放到檯面上的部門、地方終究是少數,但在更多的地方、場合,媒體和媒體人卻常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隱性黑名單」的束縛和壓力。重申對記者「黑名單」的「從來不允許」是令人讚賞的,但真正讓媒體、媒體人產生職業安全感,讓媒體和媒體人在日常採訪、報道中切實感受到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記者「黑名單」的不復存在,讓公眾和社會看到媒體監督權利得到了制度性的保護,才是「讓謠言止於智者」的唯一途徑。
少數媒體也應該有所反思,負責任的新聞事業要符合公眾的利益。網友「企業培訓」說,不可否認,有極個別媒體記者為了追求轟動效應,或者因信息不對稱,導致報道失實和細節不准。另外,一些人害怕記者的曝光,一些人巴不得將事情鬧大,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沒錯,記者們應該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觀報道事件。京華時報評論認為,新聞出版總署的表態,也同樣值得少數媒體深思。媒體和記者需要在新聞活動中切割開個人利益,無論是為了媒體需要、個人榮譽還是發行量。負責任的新聞事業,歸根到底都要符合公眾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