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生催動台灣靠攏
台灣正在逐漸完善發展成為民主社會,其民選政府的合法性,越來越取決於能否發展經濟,能否推進社會和諧,這將成為台灣未來的政治核心。
今後以政治為主體操控台灣發展的戰略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正如陳水扁以犧牲和大陸發展區域經濟為代價,借「台獨」玩火,大搞選舉政治的途徑已經越來越不現實。
台灣和大陸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已經為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在「適當的方式方法」下也將水到渠成。
所謂「適當的方式方法」,就是引入適當的利益機制,讓台灣能夠從南海獲得切實的利益,並且與大陸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南海利益惠及台灣民眾,政府自然要在民意的驅使下,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
此前,大陸減免來自台灣農產品的稅收,惠及了台灣南部農民。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僅在2011年前5個月,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總量增長5.26倍,近5000萬美元。
台灣南部居民是民進黨的政治基礎。在民意的逼迫下,民進黨內部曾發生激烈內訌,最終在兩岸經貿合作問題上「改口」。這就是一個大陸運用經濟手段,成功改變台灣政治格局的成功案例。
如果將這一經濟手腕合理地運用到南海問題上,同樣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時下的南海之於台灣民眾,只不過是電視廣播中「空泛」且「遙不可及」的國家利益,對更關注自身現實利益的民主社會缺乏吸引力。而且國家這一概念在某些綠營民眾看來,可能更是無法言明的不快。
這一情緒早已在民進黨黨魁蔡英文那裡被玩得十分嫻熟。6月中旬,她在菲律賓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質疑:「兩岸如果合作處理南沙主權問題,先要理清雙方對南沙主權的基礎是否相同,否則會使其他國家對兩岸之間的主權問題感到混淆。」
她的言外之意,就是借南海問題點出兩岸當局的敏感部位。因為兩岸火熱的合作背後是雙方早已淡化和迴避兩岸「主權法統」之爭,即「中國」究竟是大陸那個共和國中國?還是台灣那個「中華民國」?
與其讓台灣民眾對南海只有虛幻印象,不如讓他們真正從南海獲益。只有讓台灣民眾能夠從南海獲益,才能進而認可南海主權,真心支持台灣當局在南海積極維護主權,甚至不惜讓台灣和大陸走得更近些。
從現實操作層面而言,南海石油資源正在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目前台灣能源需求中的99.23%來自進口,民生壓力經常隨著油價波動而波動,歷來幾次石油危機都對台灣民生造成了衝擊。
如果兩岸能推動兩岸民間力量組建合資石油公司,並輔以政策和資金的傾斜,讓其開採南沙海域石油,按股權比例分配石油利益,台灣獲得的石油不僅能舒緩寶島的能源瓶頸,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台灣的民生壓力。
讓南海石油哺育台灣,將使台灣民眾的利益和南海利益緊密捆綁在一起。
這裡之所以選擇民間力量參與合作,原因在於既能規避不必要的政治風險,同時民營企業運營效率又能保證這一商業行為的持久和活力,能持續為台灣民眾帶來現實利益。
在現實利益的催動下,民意必然支持台灣當局在南海的維權行動。即便後期台灣和大陸在軍事上開始深化合作,在民意的支持下,一切也將變得水到渠成。
美國之憂?
在倒向美國的政策選擇下,台灣真能和大陸走到一起嗎?這或許會成為兩岸合作最受質疑之問。
誠然,台灣的現實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美國利益捆綁在一起的。
例如,陳水扁之所以下台,就是因為陳一意孤行將兩岸關係引入險地,使得美國利益(美國只希望台灣能成為阻擋中國擴張的棋子,核心利益在於兩岸維持不獨不統的現狀)受損。
在美國施加壓力後,瑞士銀行向台灣司法機關捅出了陳水扁的秘密存款,成為導致陳直接下台的殺手鑭。
如果台灣當局在南海問題上和大陸往來過於密切,將有損於美國利益,美國將對台灣領導層形成掣肘。但如果島內形成炙熱的民意支持,台灣領導層也很難違逆台灣自身利益,以迎合美國利益的訴求。
即便美國重壓之下,能一時得逞,但在台灣逐漸成熟的民主社會前,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政治安排很難能長期化和長效化,台灣在兩岸南海合作問題上必然發生反覆。
由此,大陸如何設計兩岸合作模式至關重要。大陸必須將台灣引入到南海現實利益之中,同時還能讓台灣普通民眾獲益,這樣兩岸基於民意基礎上的南海合作才能長期和穩固,才能從根本上讓台灣出面捍衛南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