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反應
應行政問責「爽約者」
「我相信多數部門的三公數字已經出來了,但是各部門沒有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於6月底公佈,可能存在一種從眾心理,互相抻著。」針對多部門爽約的情況,律師李勁松有自己的看法。此前,他曾向多個中央部委申請公開三公經費。
李勁松認為,最先公佈三公費用的三個部門,即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均是「清水衙門」,或者說可能是三公費用不多又管理較為嚴格的部門,而公眾較為關注的一些關鍵部門卻遲遲不露面。「可能有的部門會擔心公佈三公費用後,會受到公眾或者專業人士的分析評判甚至惹麻煩,」李勁松認為,「為了避免這種裸奔的尷尬,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會採取拖的措施。」
李勁松認為,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求各部門公開三公費用,並非是公開給領導看,而是國務院的一種接受公眾監督的決心,態度非常堅決,就是要讓各部門的情況暴露在陽光下,用公開來促公正,用透明來促廉明。這種姿態受到社會讚揚和肯定。但大多數部門對於國務院的要求遲遲難以落實,其執行力受到質疑。
如何避免「爽約」一再發生?對此,李勁松稱,除了有關部門的主觀因素以外,在程序上對此措施缺少懲罰機制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李勁松建議,對於在規定時間無法落實的相關部門要採取行政問責,徹底杜絕其「法不責眾」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