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僑報揭秘中共政治局集體學習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11]    我要評論

2002年至今,有8位中央黨校學者承擔了6次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的任務。圖為2011年6月9日,一名學員從中央黨校「實事求是」碑前經過。

1994年,曹建明給中央領導講授「國際商貿法律制度與關貿總協定」。

2005年,胡錦濤與為中央政政治局第20次集體學習「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講解的景天魁和李培林交談。

學習內容成中國政策「風向標」

此種「咨詢性學習」對決策的影響不可小覷,外界將其視為國策「風向標」。早在2002年12月26日,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憲法》,被海外輿論認為,「以此紀念非常具有垂范價值和象徵意義」。《紐約時報》還高調評價此舉,「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開創了與專家學者定期磋商的做法」,「對於中國的許多學者來說,創新遠遠不是簡單的領導風格問題」。

海內外觀察人士已將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為透視中國動向的窗口。從講課時機和主題確定,以及集體學習後已成慣例的總書記總結講話,都向外界傳達出豐富的信息。此前有專家表示,從新華社刊發的正式通稿上最高決策層的一些說法中,可以讀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2007年9月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為中央政治局作題為「世界金融形勢和深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集體學習。從時間上來看,金融海嘯暗流湧動,尚處於「萌芽期」。

當時,中國金融改革順利推進、卓有成效,金融領域各個方面狀況尚可。但就在大好之時,北京卻敏銳地關注著華爾街異動,以及全球經濟變動中的趨勢軌跡。巴曙松感慨:「此前政治局集體學習從未單獨細化研究金融課題,而通過這次討論研究金融課題,充分說明決策層中始終有不少人是以開闊的視野在關注全球範圍內金融體系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74次集體學習中,出現「國際」、「全球」、「世界」、「國外」字眼的課題多達27個,占總課題比例超過36%。曾擔任講師的社科院教授高培勇對此認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更多的是站在全球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研判全球情勢,將國內發展進一步納入國際大棋局加以考察。這既是全球化語境下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亦體現了對國際社會有更多擔當的大國風範。」

中南海課程表緊扣熱點

新華社主辦的《瞭望》週刊此前報道稱,中央政治局每一次集體學習的課題,務求緊扣治國理政面臨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內容主要是知識和理論,框架基本上是歷史和現狀、問題和對策建議。

課程設置整體上呈現出涵蓋面廣泛、跨學科和多領域交叉的特點。集體學習「課程表」的擬定依據主要有兩種:一類是決策層根據自身的關注親自點題,另一類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根據當前熱點問題進行篩選並報批,而選題一般在講課前半年就會初步確定。這些課題具有時效性、對策性和戰略性的特點。

近年來,中國實現經濟騰飛的同時,也面臨因民生發展滯後而形成的社會管理困局:征地拆遷、民眾安全感下降、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以及群體事件此起彼伏,作為全球最大的執政黨,中共面臨前所未有的施政壓力。

2010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展開題為「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集體學習。隨後在2011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頻繁提及創新社會管理這一議題,將其定為新一年中共施政重點之一。

「在這個課堂上,講師可以把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直接同中共最高層進行分享。另一方面,集體學習亦為中共的決策提供了很多參考,讓決策者瞭解學術界如何理解看待社會問題。學者的建議對於決策制定所起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蔡志強說。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小宇宙
俞正聲:政治局會議上很多問題都是敞開討論的      [2011-06-24]
韓媒稱朝鮮勞動黨30年來首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2011-06-07]
政治局: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      [2011-05-31]
政治局促解決影響和諧穩定問題      [2011-05-31]
胡錦濤主持政治局會議 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2011-05-30]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德生上將逝世      [2011-05-08]
政治局部署農村扶貧 胡總主持      [2011-04-26]
政治局研究加強地市黨政正職幹部管理      [2011-03-28]
首位法籍華人吳振華任法國執政黨政治局委員      [2011-03-17]
政治局: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