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革除那些久改不革的積弊,推動那些久推不轉的工作,關鍵在於敢不敢觸動既得利益,能不能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主動性。面對大有可為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面對「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要求,只有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革故鼎新的銳氣、永久奮鬥的朝氣,才能打破利益的樊籠,克服前進的阻力。假如讓精神在利益的溫床上懈怠下去,只會滋生暮氣、惰氣甚至邪氣。
對於可能出現的驕逸和懈怠,我們黨始終高度警惕。從毛澤東同志勉勵全黨「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到鄧小平同志提出要有「闖的精神」、「冒的精神」,要有「一股子氣呀、勁呀」。保持「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拚命精神」,是一個決意永葆先進性的馬克思政黨必須一以貫之的政治本色。
毛澤東曾開出根治「精神懈怠」的藥方。1945年,黃炎培到訪延安,發出週期率的警思:「大凡初時聚精會神,……繼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放下了。」毛澤東回應道:我們已經找到跳出週期率的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60多年前,我們黨曾將奪取全國政權喻為「進京趕考」。今天,歷史條件變化了,「趕考」的精神沒有過時。靠人民的監督警示自己,以人民的期待鞭策自己,我們才能跳出歷史的週期率,以百倍的勇氣推進改革大業,以振奮的精神贏得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