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上將縱論積極防禦戰略思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資料圖片: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三軍儀仗隊護衛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率先通過天安門廣場。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精髓要義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運用於中國革命戰爭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鬥爭實踐,創造性地提出並豐富了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成為我黨在軍事事業上最重要的理論成果。其精要之義在於:

戰略上防禦與戰役戰術上進攻。積極防禦戰略的性質是「防禦」,本質是「積極」。防禦,是指戰略上的防禦地位,也就是在戰略上採取自衛立場,建立抵禦侵略、捍衛自身利益的戰略態勢,其目的是在政治上、外交上保持主動,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積極,是指重視戰爭準備和戰役戰鬥上的攻勢行動,通過戰役戰術上的進攻達到戰略防禦的目的。體現為兩個最鮮明的特點:一是把戰略上的防禦與戰役戰鬥上的進攻有機結合起來,即總體上是防禦的,但具體作戰行動不囿於防禦,而是在戰略防禦過程中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二是把戰略防禦適時地導向戰略反攻和戰略進攻,即充分利用戰略防禦造成的有利態勢,以帶決戰性的戰略反攻,從全局上轉變防禦地位,繼而發展為戰略進攻,堅決打贏戰爭。

戰略上的持久戰與戰役戰鬥上的速決戰。鄧小平曾經指出:「既然是積極防禦,本身就包括持久作戰。」戰略上處於防禦和弱勢的軍隊,只有經過較長時間的艱苦作戰,才能逐步消耗、削弱強大敵人,改變敵我力量的優劣對比,使敵人由強變弱,使自己由弱變強,最後戰勝敵人。戰略指導必須充分考慮當時的戰略背景和自身實力,不超越客觀物質條件企求戰略速決,依托遼闊戰場空間和雄厚戰爭潛力,把敵人拖進持久戰之中,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轉換戰局,奪取戰爭勝利。當然,在條件具備時,也不排除重錘出擊,一舉獲勝,避免戰事久拖不決對國家工作全局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積極防禦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時間、地點、部隊、任務和條件為轉移,揚長擊短,趨利避害,實行靈活機動的作戰。防禦與進攻、內線與外線、持久與速決在戰爭中有機結合,各種作戰形式與具體戰法靈活運用與轉換。這就是毛澤東概括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走是為了打,在走中創造戰機,不應走時則要守,堅決頂住敵人;打是為了消滅敵人,不能消極待變,猶豫觀望,在有利的條件下必須堅決地打。一切的打和走,都是為了奪取和保持軍隊行動的自由權。注重多種作戰形式相配合,實行靈活多變的攻防結合與轉換,實現打敗敵人和有效保存自己的作戰目的。

兵民是勝利之本。積極防禦戰略是人民戰爭的產物,開展人民戰爭是積極防禦戰略發揮作用的最基本條件。把積極防禦與人民戰爭有機融合起來,就是堅持戰爭的正義性質,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戰,得到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和支持;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堅信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廣泛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援戰爭;堅持武裝鬥爭和非武裝鬥爭緊密配合,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條戰線形成有機整體,爆發出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敢於以劣勝優、以弱勝強。戰爭是敵對雙方主觀與客觀、精神與物質諸因素的綜合較量,武器裝備是戰爭制勝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毛澤東等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具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堅定的革命意志,領導指揮的歷次戰爭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以弱小的力量迎戰強大的敵人,並且戰而勝之。始終堅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堅持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有什麼條件打什麼仗;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弱小但代表進步和正義的革命力量一定能夠打敗強大但代表落後和非正義的反動力量,以非凡的革命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

立足於複雜和困難情況下打贏戰爭。戰爭是一個充滿蓋然性的領域,只有立足複雜困難情況,一方面注重未雨綢繆,瞄準強手、盯住對手搞好戰爭準備;另一方面強調全面應對,多設想幾種情況,多做幾手準備,努力掌握軍事鬥爭主動權,才能為化被動為主動創造條件。冷戰時期,由於我們扎扎實實地做好了反侵略戰爭準備,有效遏制了敵人可能對我國的軍事入侵,避免了主要戰略方向發生戰事。毛澤東曾指出:「準備好了敵人可能不來,準備不好敵人就可能來。」和平時期,雖然不需要全國軍民盤馬彎弓做舉國迎敵的準備,但必須強調居安思危,嚴防敵人突然襲擊,不斷完善作戰預案,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做好充分準備。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理論根源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以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為理論基礎,植根中國傳統軍事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經過了中國革命戰爭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長年嚴酷鬥爭實踐的反覆檢驗,愈加顯露出其厚重的理論淵源和思想底蘊。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優秀軍事理論家的重要論述是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理論來源。19世紀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曾從戰術層面闡述過積極防禦的思想,指出積極防禦「是目的消極但手段積極的防禦」,「是由巧妙的打擊組成的盾牌」。同時代的瑞士軍事理論家若米尼指出,「積極防禦,即同時也要實施突然進攻的防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這些觀點進行了革命性改造和發展,指出「防禦戰爭並不排斥『戰爭事變的進程』所要求採取的攻勢行動」(馬克思);「最有效的防禦仍然是以攻勢來進行的積極防禦」(恩格斯);「除了學會進攻以外,還必須學會正確地退卻」(列寧)。我軍創造性地把積極防禦由具體作戰原則上升為戰略指導思想,作為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首要的、根本的戰略原則。毛澤東說,「積極防禦,又叫攻勢防禦,又叫決戰防禦」,「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禦」。積極防禦思想被賦予了明確的革命性質、豐富的科學內涵和全新的實踐樣式。

中國戰略文化傳統是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文明根基。中華民族歷來就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崇尚和平、追求和諧是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中華文明「和為貴」的傳統文化反映到軍事思想上,表現為強烈的「謀和平、求統一、重防禦」的價值取向,如「國之大事」的慎戰思想、「止戈為武」的止戰思想、「居安思危」的備戰思想、「不戰屈兵」的勝戰思想,等等,為積極防禦戰略提供了豐厚的思想滋養。我軍秉承中國傳統兵學中「後發制人」、「柔弱勝剛強」的謀略,提出後發制人的戰爭指導原則;汲取「我專為一,敵分為十」、「以眾擊寡」的謀略,提出集中兵力各個殲敵這一以弱勝強的作戰理論;吸納古代樸素辯證法中合理的部分,創造了一整套「兵因敵而制勝」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性質是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政治要求。社會制度和基本國策的不同,決定了各國軍事戰略具有本質區別。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對內致力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自衛的、防禦的立場,不稱霸,不搞侵略擴張,不首先發動戰爭。這決定了我國軍事戰略必然是防禦性的。鄧小平多次指出,我們的戰略始終是防禦,我們不像霸權主義那樣到處伸手,我們建設軍事力量的目的是防禦,不僅是現在,將來現代化了也是這樣。區分我國軍事戰略與霸權主義國家軍事戰略的分水嶺即在於此。

複雜的地緣環境是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客觀背景。從地緣戰略環境的不利情況看,我國地處亞太中心位置,周邊安全形勢本來就複雜,加之敵對勢力對我的戰略圖謀久遠、戰略圍堵和遏制不斷,使我安全形勢愈加複雜,領土、海洋權益爭端頻仍,國家安全面臨諸多威脅;從有利情況看,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有廣闊的戰略防禦縱深和迴旋餘地,為我們實行積極防禦戰略提供了天然條件,使我在反侵略戰爭中可以依托戰略縱深組織有效防禦,從多方向對敵實施攻勢作戰和戰略反擊。積極防禦戰略思想,適應複雜地緣環境特殊要求,綜合權衡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體現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客觀需要。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在新時期的創新發展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偉大之處,在於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一以貫之地遵循恆久的思想淵源,又在不斷吸納新鮮內容,始終保持著持久活力,浩浩蕩蕩地奔騰向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繼承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敏銳把握時代變化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適應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和科學精神,創新發展積極防禦戰略思想,開闢了中國特色軍事戰略指導的新境界。

鄧小平科學判斷國際戰略形勢,果斷實施軍事戰略轉變。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蘇爭霸,北約、華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緊張對峙,蘇聯對我形成百萬大軍壓境之勢。當時,人們對形勢的判斷是「戰爭難以避免,大戰迫在眉睫」,世界許多政治家也持相同的看法。鄧小平以偉大戰略家的獨到眼光,科學分析「東西南北」天下大勢,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決然把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從「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向和平時期的建設軌道。對積極防禦戰略思想作出調整,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由立足於應付全面反侵略戰爭,轉到應付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從立足國土縱深殲敵轉為從邊境開始,空中和海上同時反擊。隨著「盤馬彎弓」狀態的結束,平時與戰時、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主要戰略方向與其他戰略方向等重大關係隨之進行調整,我軍由此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江澤民洞察世界軍事大勢,確立並充實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江主席主持軍委工作期間,創新發展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充實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調整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以及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提出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統攬軍隊建設和改革的全局,以軍事鬥爭準備為龍頭牽引和帶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整體推進,堅持「遏制危機、控制戰局、打贏戰爭」的戰略指導,分階段分步驟加強軍事力量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在系統回答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和未來打什麼樣的仗、怎樣打仗兩大基本課題之後,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的基本規律得到清晰揭示,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又向前大大邁進了一步。

胡錦濤著眼全球戰略格局變化,繼承、豐富和發展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思想。胡主席主持軍委工作以來,在國際上大力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提出新世紀新階段軍隊「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進一步明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堅持從政治高度和國家利益全局觀察處理軍事問題,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題,把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作為國防和軍隊發展的主線,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把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作為軍事鬥爭準備的根本著力點,大力推進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與有機融合,加快建立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深入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以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不斷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確保我軍能夠在各種複雜形勢下有效應對危機、遏制戰爭、維護和平。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內涵外延大大拓展,成為科學發展觀「軍事篇」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磬添
美退役上將:未來必與中俄交戰      [2011-05-29]
美軍上將家中夜宴陳炳德 大秀熱情      [2011-05-16]
上將李德生逝世 享年96歲      [2011-05-09]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德生上將逝世      [2011-05-08]
美前上將誣華全面展示擴張野心      [2011-01-16]
地方政府曬「三公」大幕將啟      [2011-07-19]
達芬奇首發道歉信 未提賠償      [2011-07-19]
美稱中國核航母將吸收前蘇聯設計      [2011-07-19]
杭州原副市長許邁永、蘇州原副市長姜人傑被執行死刑      [2011-07-19]
深圳清拆5000餘處便民設施      [201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