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7月13日,重慶市一農貿市場,前來購買豬肉的市民跟老闆討價還價。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國務院日前出台五條措施,以穩定肉價,減緩生豬生產週期性波動。此前,國家統計局公佈數字顯示,6月份我國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7%,成為物價上漲主要推手之一,引發社會熱議。
何謂「生豬生產週期性波動」?肉價頻繁「蹦極」為哪般?如何跳出「豬週期」怪圈?圍繞一系列熱點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深入江西、廣東、陝西等地調查追蹤。
「豬週期」縮減一半 助推肉價「蹦極」
「雖然國務院發出了穩定肉價的強烈信號,但肉價要真正降下來還需時日,至少下半年仍會在目前的歷史高位震盪」。16日,江西養豬大縣上高縣的養殖大戶黎景陽說,作為鮮活農產品,從母豬產仔到肉豬出欄至少需要6個月。
短時間內肉價「蹦極」令不少養殖戶困惑。就在去年,因為肉價低迷,加之部分地區疫情蔓延,使許多養殖戶棄養,導致今年豬肉價格大漲。在江西,去年一些縣生豬出欄價最低時每斤只有4.6元,僅僅一年過後,目前就達到每斤10元,創歷史新高。
農業部生豬波動規律性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從改革開放到2007年,我國生豬生產先後經歷了6次明顯的價格波動,一個週期為6年左右。但課題組專家、中國農科院研究員王濟民說,2008年以來,這一週期已縮短為3年,且價格漲跌幅度更大,令人關注。
在廣東惠州市郊汝湖鎮,養豬12年的鍾光明已經歷三次「豬週期」。1998年,他剛入行就趕上一個低谷,直到2004年才嘗到波峰的甜頭。但2006年,他又遇到一個低谷,差點破產。經過2008年肉價高峰之後,去年又是一個谷底,他出欄一頭豬要虧一兩百元。
「養豬就像坐過山車。」在年出欄680萬頭的廣東溫氏集團信息中心,管理人員姚繪指著肉價曲線圖說,新一輪上漲有個明顯變化,即單邊上漲。
「豬肉價格的週期性震盪並非中國獨有。」王濟民說,國外豬肉市場也是約5年一個週期,但像國內頻繁「暴漲暴跌」的劇烈波動比較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