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中國反腐可建立三道防線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22]    我要評論

 其次,為了防止評議對象與評議工作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易,導致這一監督制度的流產,還要設立體制外的監督參與制度,由公眾推選獨立代表,參與人代會評議工作組的調查、評議。再其次,為了防止社會公眾的公推代表遭到控制或收買,還要設立評議結果的透明公示制度,在專門網站上向社會大眾公佈評議結果,接受公眾監督。

 嚴格的監督和透明的公示制度可以使貪腐無以遁形,對懷有貪腐之心的人形成難以抗拒的威懾力。

 在文化層面,中國需要針對廉政為民,對全體公務員進行一次深入的理性、公德、職業倫理和國法與黨紀教育。因為貪腐而身陷囹圄或送掉一條命,當然談不上理性。如果公務員能夠自覺地用理性、公德和職業倫理去指導、約束自己的行為,即使沒有前面所說的多重監督制度,也一定不會陷入貪腐的泥坑。因而,在文化心理層面建構起堅固的反腐防線是最重要的。西方發達社會的廉政,其決定性保障因素便是公務員的理性與職業倫理,其次才是懲治貪腐行為的法制制度。

 中國面臨典型的「囚徒困境」

 官員的貪腐,在多數的具體個案中都會涉及行賄者一方。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行賄者,就沒有受賄者,就如同認為沒有受賄者就沒有行賄者一樣。一個巴掌拍不響。賄賂者主要有三類,一是通過行賄去獲取其他人得不到的資源、機會或地位;二是通過行賄,使自己、家人或親友獲得法律不允許的減刑、減罰;三是通過行賄使自己能夠得到本來就應該得到的某些待遇(如資源、機會、升職)。

 第一、二兩種行賄,目標和手段都是錯誤的。但是在許多人的眼裡,他們的行為是聰明的,被稱之為「鋪路」;但實際上,恰恰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希望通過鋪路去獲取不公正的特權,才會大大助長貪腐之風的蔓延,而且使正直的人常常因為拒絕鋪路而辦不成事,結果也可能被迫行賄,並且因此而導致更多的官員陷入貪腐陷阱。於是在便出現了一個行賄和受賄普遍存在的局面,一個辦事成本不應該如此之高的局面,一個帶來普遍不公正和令人挫傷、憤怒的局面,一種在發達社會裡不存在的局面。最終每一個人都變成了受害者。這是中國面臨的一種典型的「囚徒困境」實驗所揭示的困境。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新二
中紀委最高檢就胡總講話談反腐      [2011-07-19]
汪洋:不搞「運動式反腐敗」 但警鐘須長鳴      [2011-07-13]
湖北反腐寶典挖出852「蛀蟲」      [2011-07-10]
港媒:中國反腐敗形勢嚴峻      [2011-07-06]
胡錦濤七一講話反腐表述引熱議      [2011-07-02]
胡錦濤:反腐敗關係黨生死存亡      [2011-07-01]
揚子晚報:查處劉志軍體現黨和政府反腐決心      [2011-06-23]
內地民間反腐網站被關停      [2011-06-22]
中紀委談「我行賄了」反腐網站      [2011-06-22]
中紀委:劉志軍被查說明反腐力度加大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