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薄熙來提出重慶建道德高地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25]    我要評論

把「死資產」變成「活資源」,讓它流動增值,以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薄熙來說,這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12條決定,經過了市委常委會反覆推敲,人大、政府、政協的同志都貢獻了很多智慧。剛才奇帆同志作了詳細說明,我都贊成。首先,就業是民生之本,要鼓勵創業。微型企業成本低、帶動力強,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要積極扶持。「安居」是人們的基本需求,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有的群眾感歎:「三十好幾難拜堂,只因至今沒買房。」當年,共產黨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從而「喚起工農千百萬」;現在坐江山,就要給老百姓蓋房子,實現「居者有其屋」。蓋好了房子,老百姓心裡踏實,社會自然就穩定。重慶大規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園式的,生活和健身設施一應俱全,不少同志看後鼓勵我們,說這是「一大善舉」。

薄熙來強調,要落實農民的產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現在看,農民的土地、林地、房屋等產權不夠明晰,一定要明晰產權,把這些「死資產」變成「活資源」,讓它流動增值,幫助他們致富。重慶雖是直轄市,但農村占比大、農民人口多,此事意義重大。我市有47萬農民居住在高寒偏遠山區,要加大生態移民和扶貧移民的力度。在移民搬遷中,農民每戶的土地流轉收益、宅基地復墾後的「地票」收益、房屋拆遷補償加在一起,一般都超過13萬元,不需花錢就能住進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新房。要使路、水、電、氣、污、訊等實現「六通」,要配齊廣場、學校、衛生室、書屋、便利店,使他們盡快實現脫貧致富。

要提高初次分配的水平,將勞動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比重,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以上

薄熙來說,要提高勞動分配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按照國際慣例,國民勞動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一般是50%以上,而重慶只有40%多一點。錦濤總書記提出,「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促進收入分配公平,逐步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我們要積極推動改革,努力將這個比重由40%提高到50%以上。要發揮好企業工會、職代會在工資集體協商中的作用,人大和政府也要加強法規、規章的制定,為工資集體協商提供製度保障,這也是重大的民主建設。薄熙來說,重慶創新國有企業運行模式,使國有經濟規模從2002年的1700億增加到目前的1.5萬億,總量居全國第4。重慶國企已成為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經濟力量,為政府擴大民生支出提供了巨大的財力空間。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只有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我們要繼續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縮小差距中的重要作用。

農民工是很能吃苦、貢獻很大的產業大軍,要拆除「戶籍」圍牆,讓他們享受城裡人的待遇

薄熙來說,當前,重慶積極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這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也直接關係到農民工的命運。農民工是很能吃苦、貢獻很大的產業大軍。重慶有農民工800萬,在主城工作5年以上的有70多萬人。他們為城市建設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卻長期享受不到城市的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基本權益。講「城鄉統籌」,不能只是掛在嘴邊講一講,只是給農村多投點資,那樣50年也「統籌」不起來,需要從根本上想辦法。重慶的實踐說明,戶籍制度改革是服特效藥,僅用一年時間,就有200多萬農民轉戶進城,穿上了城裡人的「五件衣服」,同等享受了就業、醫療、教育、社保、住房等5種待遇。與此同時,減少農民後的農村,人均產值和收入都相應大幅提升。改革開放30年,農民工為城市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已到拆除「戶籍」圍牆之時了!

重慶不僅要建設開放高地,還要建設道德高地。要照顧好農村「一老一小」

薄熙來強調,重慶不僅要建設開放高地,還要建設道德高地,而且要把二者結合起來。那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以人為本」。要照顧好農村「一老一小」,盡我們的一份孝心。我市農村「空巢老人」有200多萬,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幾千年來,孝敬老人,贍養老人,都是中國倫理道德基礎性的準則。要在農村建立「空巢老人」幫扶體系,加快農村養老院的建設。還要把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實在在地建立起來。目前,農村有留守兒童110多萬,他們缺乏家庭溫暖和父母關愛,吃喝營養是問題,學習教育更是問題。青少年成才,是父母的責任,也是政府的責任。我們要為這些孩子多做些實事,這也是為中國未來50年的競爭力著想。

只有共產黨人以徹底唯物主義的勇氣和大公無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

薄熙來說,「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越性。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會制度中,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毛主席在建國之初明確指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飯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涵,他反覆強調,「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

薄熙來說,江澤民同志講「三個代表」,其實每個「代表」都和共同富裕緊緊相連。「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共同富裕,才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基礎也是共同富裕,因為共同富裕和兩極分化是不同的經濟基礎上產生的對立的文化現象。私人佔有、兩極分化是奴隸主、封建地主和資本家的落後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眾的、充滿朝氣和正義的文化,所以是先進的文化。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言自明,當然是共同富裕。西方從英國1640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走向近現代已有370多年歷史,他們引以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這個涉及人類最大多數人、最大利益的根本問題。只有共產黨人以徹底唯物主義的勇氣和大公無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正像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週年大會上宣言的:要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我們堅信,遲早有一天,全人類都要走上這條共同富裕之路。

只有在共同富裕的「沃土」上,才能生長出和諧社會的「參天大樹」

薄熙來說,「共同富裕」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都在強調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發展是第一要務」,這個「發展」同樣扣緊了「共同富裕」,因為科學的發展,全面的發展,自然包括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各個地區共同的發展。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生活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健康發展和全體國民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薄熙來說,共同富裕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說到底,和諧不是「管」出來的,而是「培育」出來的。就像種樹,必須挖大坑、施好肥,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共富。如果一個社會兩極分化、貧富懸殊,不但沒有和諧,還會問題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寧」,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諧社會的「沃土」,在此基礎上,才能生長出和諧社會的「參天大樹」。

市委常委何事忠、馬正其、徐敬業、劉光磊、陳存根、翁傑明、吳政隆、徐鳴,部分老領導,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黨組成員,市紀委常委、市委巡視組組長、市高法院院長、重慶大學校長以及各區縣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黨員副秘書長,市級各部門黨員主要負責人,部分大型企業和高等院校黨委、黨組書記等共400多人,出席和列席了會議。會議還專程邀請了全國知名專家學者李慎明、紀寶成、李捷、許志功、樑柱、李崇富、胡長水、李希光、崔之元出席。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Zeta
薄熙來:出現兩極分化就僅能體現「一個代表」      [2011-07-17]
薄熙來:把中低收入百姓房蓋好      [2011-07-14]
薄熙來:發展非少數企業家發財      [2011-07-13]
薄熙來:到農村實踐不亞於讀研      [2011-07-06]
薄熙來:唱救國建國歌何罪之有      [2011-07-03]
薄熙來:「唱紅」不是回到文革      [2011-07-01]
薄熙來:實現小平遺願 搞好共同富裕      [2011-06-27]
薄熙來:先富目標基本實現 要在共富上多下功夫      [2011-06-27]
薄熙來:打黑除惡不得罪人行嗎      [2011-06-24]
薄熙來:重慶「唱紅」唱的是救國、建國、強國的歌      [201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