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設計師:蛟龍號有能力衝擊7千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25]    我要評論

中國載人深潛:從無到有,後來居上

記者:我國研製深海潛水器的歷史不到30年,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後來居上。我們的科研人員是如何一步步創造中國深海潛水奇跡的?

徐芑南:這個歷程,確實一言難盡。深海潛水器,大概可以分為帶纜水下機器人(ROV)、無人自治水下機器人(AUV)和載人潛水器(HOV)等幾大類。我國的潛水器,也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過來的。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開始自主研製早期的ROV,到1992年前後,我國ROV的深度、功能等都已比較先進。而1995年到1998年前後,我國研製成功AUV,這是我國潛水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為載人潛水器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深海科研,裝備必不可少。早在上世紀90年代,許多科研人員就已經開始討論發展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國的大洋科考船也開始到5000米左右深度的國際海域收集相關資料,為此後載人潛水器的研發未雨綢繆,做準備工作。

載人深潛精神:嚴謹求實、拚搏奉獻

記者:中國人不斷衝擊深海記錄,創造奇跡背後的精神動力是什麼?

徐芑南:大洋協會根據多年的研製工作和海上試驗,凝練了中國載人深潛精神,那就是:「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拚搏奉獻、勇攀高峰」。

每個參加「蛟龍」號研製的科研人員、海試隊員乃至普通工人,都是用這16個字激勵自己,忘我奮鬥,才會有我國載人深潛奇跡的誕生。

現在身處茫茫大洋之上的海試隊員們,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都是「蛟龍」的親生父母,他們親手設計、親手安裝、再親手送到遙遠的太平洋上進行試驗,在第一時間得到第一手資料,又在第一時間對潛水器進行改進。這種始終站在一線、不懼危險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為之驕傲。

「蛟龍」號:有能力向7000米衝擊

記者:「蛟龍」號在立項之初,就把目標深度定在了世界級的7000米,也就是基本在全球海底暢行無阻。是什麼樣的自信和基礎,讓我們定下如此高的目標?

徐芑南:對高科技裝備的研製,其科技發展的基礎決定了起步高度。「蛟龍」號在2002年立項,當時我們已經成功研製出6000米級的AUV,3500米和4000米級ROV的研製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有了高技術水平的支持,我們沒有必要走其他國家研發的老路,可以把起點定得更高。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可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另一方面,從潛水器的使用任務來說,深度越大,可以進行的科研範圍就越寬。比如說,海底可燃冰一般分佈深度為2000至3000米,熱液硫化物一般分佈深度為3000至4000米,而錳結核等重要礦產資源則要到5000米深度左右。我們一步到位,把潛水器的研製深度目標直接定在7000米,這樣才能為今後進行更大範圍的海洋科考提供技術平台支撐。總結起來,其實當時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有能力,有條件,就要上7000米!」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柏蕓
蛟龍號吹響中國進軍深海號角      [2011-07-24]
蛟龍號7000米海試後 將赴南海      [2011-07-22]
媒體稱蛟龍號海試後將赴南海      [2011-07-22]
蛟龍號深潛5000米海試被迫推遲      [2011-07-22]
蛟龍號引外媒臆測或存軍事意義      [2011-07-21]
蛟龍號破紀錄 將衝擊7000米      [2011-07-21]
蛟龍號潛水器載3人順利入水      [2011-07-21]
蛟龍號抵海試區域 將挑戰5千米      [2011-07-16]
日媒:蛟龍號將為中國潛艇開路      [2011-07-16]
媒體解讀蛟龍號潛水器三優勢      [201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