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日趨龐大的外匯儲備也成為「人民幣被人為低估」的國際攻擊理由,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中國同一些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最近兩年,中國採取措施控制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已是中國的既定目標。根據「十二五」規劃(2011年至2015年)綱要,中國將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國家外匯管理局也表示,將在未來5年完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穩步放寬跨境資本交易限制。
中國人民銀行於今年年初公佈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相關境內企業以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這標誌著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邁出了關鍵一步。
但是,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元貶值造成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一直處在「被增加」的狀態。
根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向記者提供的一份調研結果,今年以來,90%的進口產品供應商要求中國支付人民幣,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促使境外熱錢滾滾而入,且極少進入實體經濟,這進一步推高了中國外匯儲備,同時加劇了國內的通脹壓力。
中國迫切需要建立發達的本土金融市場,拓展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理順投資轉化機制,進行國民財富重整,實現「藏富於民,藏匯於民」,鞏固債權國的形成基礎,同時提高國民的財富效應。
目前,中國政府採取了一些支持居民持匯用匯的政策措施。例如,已經實現了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居民用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經常項目用途的購付匯需求被充分滿足,資本項目下除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國際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個人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等渠道均已無政策障礙。
但是,正如外管局所表示的,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都處在嚴峻的「兩難」狀態,像一個巨大的「燙手山芋」。正如中國的一些網民所調侃的,「拋,還是不拋,它都在那裡;漲,還是不漲,總與我們無關。」
接受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均認為,中國決策層必須狠下決心並採取實際行動,同時在結構和數量上對龐大的外匯儲備進行科學管理和配置,從而有效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服務保障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