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國外匯儲備使用分為,購買外國國債(占較大比例)、機構債、海外投資、貸款、權益類證券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閻小娜認為,在購買外國國債方面,增量部分應盡可能調整債券中不同幣種的比例,比如增持歐元國債,或在日元升值的情況下擴大對日元國債的持有量,而在存量部分,則需要在持有的美國國債中進行長短期的調整。
在結構上,應探索資本輸出的多元化,逐漸由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轉變。應增加權益類資產的購買,包括直接購買外國公司的股票等。同時,通過「石油換貸款」等方式增加短缺自然資源的進口,通過大的項目將外匯輸到國外的同時服務於國內建設。
截至去年,中國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額達2000多億美元,但其相對於3.2萬億美元2的2外匯儲備來說規模較小。中國政府有必要盡快建立海外投資基金,進一步採取有效政策措施降低持匯赴境外直接投資的內部成本、改善持匯赴境外直接投資的外部環境,有序促進資本項目的更加開放。
分析人士認為,在拓寬外匯儲備使用渠道方面,還可以通過有償援助的方式釋放外匯儲備規模過於龐大、增長速度過快的壓力。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加大,未來若干年,中國外匯儲備仍然會表現為持續增長的態勢。
中國衝破外匯儲備困局的更為根本的途徑是,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部需求特別是最終消費,減少投資和出口依賴,實現以科技創新和內部需求為雙核驅動的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