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緊跟著華爾街做空中國概念股的步伐,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對幾十家中國在港上市公司做出投資「高危」評級報告。穆迪認為,在香港上市的許多中國公司在公司治理、不透明的業務模式、發展策略、盈利質量、現金流及審計和財務等方面,都可能存在風險。若干家被點名公司股價應聲大跌。
另一家國際評級公司惠譽認為,目前許多中國企業被發現在財務或公司管理方面薄弱,投資者的這種負面情緒可能在短期內仍將持續。該機構預測,中國概念股的「空頭軍」短期內不會散去,一些中國企業短期難以獲得融資。
不過,國內證券分析機構對這些密集的「空炮」並不感冒。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張永鋒認為,國際評級機構配合國際資本有針對性地做空中國企業,「做空」市場,來製造抄底的機會。
事實上,金融危機之後國內學者對三大評級機構的信用已經做了深入反思。本來應中立的評級公司,其「神聖權力」早已被濫用了。「次貸危機」爆發後,人們發現掌握話語權和金融資產定價權的美國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絕對不是金融市場被動的旁觀者。相反,過去10多年,他們是次級貸款的垃圾債券最積極的推動者和利潤最豐厚的大贏家。
經濟學家向松祚說,三大評級機構製造和推銷有毒資產,不過是「將垃圾和狗屎變成黃金」的現代金融魔術。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家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湧稱,金融危機再次清晰地展示了,「美國製造」神話的破滅,三大評級機構所標榜的獨立、公正、客觀與科學,其實是偽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