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澳門紅十字會援建汶川地震災區的38個項目近2000個建築單體,將於今年10月全部完工。」
澳門紅十字會(簡稱「澳門紅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黃如楷宣佈這一消息時,顯出稍許欣慰,但語氣並不輕鬆。那一棟棟學校、民房、醫院……飽含著澳門居民的愛,始終讓他心裡沉甸甸的。
「劉不凡們」的故事
有一個故事,令黃如楷感動至今,他給好多人講過好多遍了。故事的主人公叫劉不凡,原來是黃如楷住宅區的保安員,後來辭職走了,再無音訊。5月17日,黃如楷家的郵箱裡收到一封用白紙折疊的信,打開一看,內夾500元(澳門元,下同)。信中只有簡短的兩行字:
黃先生您好:我見到電視影四川地震各同胞很淒諒(涼),很同情。我地亦要出一分力,就捐500元,小小心意,請代勞。
管理員劉不凡08—5—17
信中原本沒有標點,有錯字。
像這樣的故事,澳門很多。
從汶川地震第二天開始,澳門特區政府、澳門紅十字會,還有中華海外聯誼會等社團及個人都緊急行動起來了,捐款潮水般地湧向澳門中聯辦、紅十字會等機構。
黃如楷至今記憶猶新:一位70歲的老先生,來到紅十字會,以「澳門人」名義捐了100萬元。而在兩個多月前他70歲生日當天,就通過紅十字會給雲南農村捐了70萬元,建設一所衛生院。
一位公司老闆捐了1000萬元,要求永遠不要對外洩露他的名字。
一位靠養老金生活的阿姨,雖然大家力勸她不要捐了,她執意捐了50元。
……
一座只有50多萬人的小城,先後給汶川地震災區同胞捐助約60多億澳門元,相當於50多億元人民幣,人均1萬多元。
這筆筆善款,人們希望用來援建災區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文體設施、民居等。
這份愛,令紅十字會人感動,與感動緊緊相隨的是責任:用好善款,讓澳門市民放心,讓受援同胞滿意。
「三個確保」用善款
善款,完全用於實現捐贈者的意願,紅十字會自己一分不動,這是澳門紅會的一條原則。儘管按國際慣例紅十字會可以從善款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行政經費,但澳門紅會沒有這樣做。
澳門紅會自身的運作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資助、社會人士的捐贈、提供服務的收費及會員繳交的會費。這筆行政經費主要用於紅會工作人員的工資,以及他們為澳門居民提供非緊急醫療愛心護送服務、急救義工隊、民防工作隊、社會服務義工隊、醫護服務義工隊,以及國內外的備災賑災等項服務的開銷。
而黃如楷等紅會中央委員會委員等,都是作為紅會志願者參與其中,沒有分毫報酬。黃先生本人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建築系,現為執業建築師。他說,「紅十字會是我最有興趣的工作。」而許多人不知道,支撐他這一「興趣」的,卻是安裝了人工關節的雙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