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過去20年來美國經濟活力的火車頭。上世紀80年代裡根執政,一系列供給方面的政策,比如減稅,刺激了美國經濟的活力。此外,80年代的增長實際上是修復70年代滯漲的損失。進入90年代,美國經濟的亮點在於以個人電腦、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這是一次顯著的技術革命。2000年以後,美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變成低利率催生的房地產行業。
那麼,美國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現在還不是很清晰。筆者不會據此認為美國經濟就此一蹶不振,因為在個人電腦和互聯網興起之前,我們也是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下一個增長點是什麼,什麼時候發生,也不知道這個神秘的新生力量發生的條件是什麼,也更不知道怎樣為它創造條件。一頭霧水之下,保持謹慎是應該的。
現在美聯儲的政策是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伯南克這位1929年大蕭條的學生念念不忘當年貨幣過緊加深大蕭條的教訓,金融危機以來大松貨幣閥門。可是,松貨幣不是萬能藥,危機之後還是要夯實經濟復甦的基礎。危機爆發時,金融系統有流動性問題,注入流動性可以緩解問題的症狀,也能幫助避免不必要的連帶效應。危機之後,要著手解決基本面的問題,貨幣政策就基本無能為力了。這就好比貨幣政策是「救急不救窮」的。危機爆發時松貨幣是應該的,是救「急」;危機平息後,還是要著手解決「窮」的問題。而灌貨幣之水是無助於解決窮的問題,否則天下就沒有窮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