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印駐華大使:中印發展差距15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1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儘管印度媒體也和全世界一樣關注中國高鐵降速,不過,當《環球時報》記者8月初隨中國媒體團到印度採訪時發現,一些印度人卻在將中印列車時速的快慢對比看成是中印發展速度快慢的對比。中印對比的話題在印度官員、學者和民眾等各個層面都是流行話題。中國軍事發展、航母試航、公共交通建設乃至上海的高樓大廈都被印度媒體反覆討論。印度官員向來喜歡為他們繁榮的都市找到中國對應的模版,孟買常被拿來與上海相提並論,班加羅爾也因IT大企業雲集被人稱為「印度的深圳」。這些比較和談論流露出印度的雄心,在他們眼裡,「中國能,為什麼我們不能」成為社會上很多層面的流行語。與此同時,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也有印度官員說:「我們追求的就是慢而穩,任何激烈的東西都不適合印度。」

「印度火車應該提速」

兩列火車7月31日在印度孟加拉邦迎頭相撞後,印度媒體像往常一樣紛紛對本國落後的鐵路系統進行抨擊。不過,《印度斯坦時報》一篇題為「低速避免了更大災難」的報道說,由於火車行駛的速度只有每小時30公里,所以事故沒有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在中國人聽來,這頗有一點隱喻的味道。據記者瞭解,很多印度人通過印度24小時新聞頻道瞭解了溫州動車事故。但看過中國動車事故的印度人還是很佩服中國的速度,他們認為,「歸根結底這是人為的原因,而不是因為速度快,印度的火車應該提速」。

忽略列車速度的對比,以很多標準看,印度都正在崛起成為21世紀的一個主要大國。中國媒體團這次採訪的印孚瑟斯和塔塔等印度大公司都已建起龐大的商業帝國,並擴張到了世界各個角落。即使如此,當8月初中國媒體團訪問印度時,印度官員和學者毫無例外地保持著謙虛的態度。「北京和上海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界,而我們仍然在發展之中。」班加羅爾《德干紀事報》常務編輯妮娜·葛帕爾的話或許代表了一些印度同行的實際想法。葛帕爾說:「作為後起者,我們尊敬中國。」

印度駐華大使蘇傑生認為,中印間的發展差距為15年。但也有人認為相差更多。印度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的常務董事曾在接受印度門戶網站Rediff網採訪時說,中國經濟領先印度20年。印度的經濟改革起步於1992年,現總理辛格當時剛出任財政部長,在他的主導下,印度摒棄了長期奉行的國家主導經濟發展模式,開始大規模私有化,從此印度經濟開始高速增長。僅從外匯儲備來看,1991年,印度外匯儲備不足10億美元,而到了2010年,外匯儲備為2973億美元。但這與中國近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相比明顯少了很多。

中印差距最顯著的領域是基礎設施建設。印度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屈指可數,其他道路更加考驗人的耐心。牛、三輪車和汽車齊頭並進,一些人赤腳走路,耍蛇人在交通擁堵時撲向旅遊大巴施行騙術。中國媒體團從德裡出發到莫臥兒帝國時期的都城阿格拉,200多公里路程開車卻走了5個小時。各個城市間的高速公路十分狹窄,擁堵不堪,而大約1/3的村莊沒有正規道路。

停電在印度是家常便飯。即使在五星級賓館和機場,每天都會有幾次停電。對於印度媒體而言,每年夏天用電高峰期間,開設專欄讓讀者分享自己在拉閘斷電時的遭遇心得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策劃。據《印度時報》報道,2008-2009財年內,全國因為停電造成的經濟損失達95億美元。這些基礎設施的缺憾也給其他國家製造了很多商業機會。去年12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時,中國公司獲得了很多火電項目,其中上海電氣和當地公司簽訂了83億美元的合同。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工程師錢雲峰在8月上旬剛完成了對印度項目的實地考察,他告訴記者:「國內已經不再建新的火力發電廠了,國家發改委現在不再批准火力發電項目,所以我們到印度和其他地方發展。」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小宇宙
溫家寶出席中印青年交流活動      [2011-09-22]
中印五企 瓜分澳洲194億噸儲煤      [2011-09-21]
外交部:中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2011-09-15]
印度批准中印邊境談判新機制      [2011-09-15]
印高官稱中印防禦能力差距巨大      [2011-09-07]
美報:印度迷中國 舉國瘋看齊      [2011-09-03]
美智庫稱中印2030年前難分勝負      [2011-09-02]
美國關注中印軍艦南海對峙報道      [2011-09-02]
日本新內閣成員名單公佈 籐村修入閣 蓮舫留任      [2011-09-02]
英媒報道中印軍艦遭遇戰引熱議      [20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