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東西不適合印度」
和中國一樣,印度也有前瞻性的「五年發展計劃」指導其經濟發展,而且兩國的計劃幾乎同步。中國今年開始了十二五計劃,印度的十一五計劃明年初結束。在印度的十一五計劃中,基礎設施建設被單列成章,其中頻繁對比中國,顯示出一種害怕落後的焦慮。
在這次採訪中,《環球時報》記者接觸到的許多印度人都認為,印度超越中國的任務非常艱巨。印度商人蘇尼爾·古拉尼這些年一直從杭州向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出口布料,並去過中國的很多城市。他說:「我很少聽到中國人拿上海和孟買相比。只是印度的官員希望孟買能像上海一樣,但這是不可能的。」古拉尼說:「在印度,腐敗讓一切事情變得極端困難。當然,在中國也有腐敗,但我相信沒有印度嚴重。」
腐敗不僅掠奪了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的財政資源,還嚴重影響了社會上的誠信度。一些在印度工作過的中國人認為,中國和印度面臨同樣嚴峻的腐敗問題,只是遊戲規則略有不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在印度工作的中國工程師說:「在印度,他們表現得更露骨一些,比如會當面告訴你,蓋一個章需要給多少錢。在中國,好多事情都是很微妙的,你經常需要自己去猜。」
在印度議會的激烈辯論和媒體對腐敗的抨擊中,印度人似乎相信他們的制度能更好地解決腐敗問題。說起這個話題時,他們表現出一種可愛的優越感。一位名叫沙爾馬的新德里中年廚師得知記者供職於中國媒體後說:「在印度,我們的媒體能夠批評政府的任何失誤,你們不能那樣,是吧?」
在一次討論會上,中國媒體代表團向印度媒體代表介紹,中國媒體上這幾年也有很多批評政府和官員的報道,一位印度代表在回應時強調,印度人的知情權和質詢權是被制度保護的。印度就是一個這樣矛盾而複雜的國家:人民以民主為傲,對政府不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片等級森嚴的土地上。他們對私有企業的信賴遠遠超過對政府的信任。沙爾馬說:「印度的私有企業做了他們所有應該做的,但政府連50%的力氣都沒使,他們就是不幹事。」《德干紀事報》常務編輯葛帕爾也說:「我表弟經營的獸醫診所前每天都排著長隊。為什麼?因為國有診所裡的獸醫們每天無所事事,搗弄巫術。」在Rediff網徵集的如何解決停電問題的讀者建議中,好幾條都寫道:把所有國營電廠都私有化。
中國年輕人熱衷於考公務員,印度年輕人也曾如此。但新一代印度人對此變得沒多大興趣。《印度斯坦時報》國際編輯帕爾·喬德裡說:「印度年輕人的榜樣是私營企業的總裁和高級職員,這些公司薪酬比政府高很多,人事任免上也不會論資排輩。現在幾乎沒有年輕人會想在政府部門裡度日。」
熟悉印度的中國人說,印度政府的問題源於其太弱。錢雲峰說:「印度有許多事情很神奇。就說基礎設施吧,如果修路時要農民砍掉自家一棵樹,但他不願意,那麼結果就是,要麼路修不成,要麼路的正中間有棵樹。」
印度的精英階層也經常從媒體獲得中國地方上強拆的消息,他們意識到這些事件的風險。在一次討論會上,有列席的印度學者說:「這樣最終會造就一大批心懷憎恨的窮人,對社會的穩定來說不利。」據瞭解,因為土地私有,印度政府在企業、開發商向農民征地時扮演中間人的角色,政府介入是為了防止弱勢群體受騙。在房地產和工業開發商面前,未受良好教育的印度農民對土地如何定價並沒有概念。在政府介入不力時,許多農民低價賣地後很快花光錢財,最終進入城市流浪。
總有許多西方學者在評論印度時說,「民主制度和人口是印度最大的財富」。印度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2009年印度大選時,有近千個政黨參加。印度幾個主要政黨爭相獲取各地為數眾多的小黨的支持。各種爭鬥和制衡確實造成了效率耗損。塔塔咨詢公司新型商業服務的負責人蘇布拉曼尼安說:「許多時候人們是缺乏理智的。在民主社會中有不同的政治力量,這很正常,但最後選了這個政府,它就應該獲得推行一些事情的權力。」但有人認為這正是印度需要的。印度外交部工作人員查克拉福爾西說:「我們追求的就是慢而穩,任何激烈的東西都不適合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