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轉向」要「穩健」
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實施巨額信貸量化寬鬆政策,迅速帶動經濟復甦,實現經濟「V型」反轉,為全球經濟走出困境作出突出貢獻。
「目前應對美歐債務危機,再運用信貸投放刺激經濟增長已空間有限。」巴曙松說,這不僅因為地方政府的債務已經較高,還因為通脹壓力已經較大。7月份我國CPI增幅攀高至6.5%。
而且,當美歐債務危機陰雲密佈之時,中國經濟正在加緊「轉型」。
根據31省區市2011年經濟「半年報」,九成省區市增速同比回落。
面對地方經濟有所「回落」態勢,中央政府表現出的是「淡定」。8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係」。國家發改委8月15日表示,將採取十項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這被解讀為政府主動調結構、轉方式的結果。」王小廣等專家表示,可以利用美歐債務危機的「倒逼效應」,加快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製造業升級,「即使速度略有降低,也是可以忍受的」。
即使世界經濟出現了「二次衰退」,中國政府可能還會推出一些經濟刺激措施,但調控會在「適時」和「適度」上做文章,進行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的「微調」,而不是「轉向」。
「如果歐美國家繼續保持信貸寬鬆政策,國內更應以穩健政策應對。」魯政委說,從歷史經驗看,盲目追逐國外維持寬鬆政策,可能出現巨大的資產泡沫,對國內經濟轉型極為不利。
應對歐美債務危機,還要防止加深「美元依賴症」。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宋國友教授認為,外匯儲備多元化雖然艱難,但必須加快探索。除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還可以購買原油、礦產等戰略儲備資源,甚至可以給友好國家發放貸款,其戰略和實際利益要超出美債的微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