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政務公開引持續關注 每個公民都有質疑權利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每個公民都有質疑的權利,但如果抱持牴觸情緒,把「不相信」當做信仰,也難免流於偏激。質疑只是開始,提出建設性意見,推動制度完善、問題解決,公開才有更積極、更現實的意義,才能開拓出更廣闊的民主圖景。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部委公開「三公經費」的舉措激起極大波瀾,也進一步推動著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從紙面到實踐的落地。這背後,除了政府部門行政理念和方式的轉變,也莫不有著公眾參與的強力推動。無論是關注還是質疑,或者僅只是圍觀帶來的「聚光效應」,都使得透明政府的目標一步步成為現實。

政務公開之中,公眾不僅是被動的接受者,更是主動的參與者。河南公民趙正軍,持續將信息不公開的政府部門告上法庭;記者呂建福號稱「專拍哥」,3年曝光數千張特權車照。這些公民個體的努力,都推動著政務不斷走向公正透明:趙正軍的官司,勝訴率近60%;而在呂建福的影響下,河南取消了公安車牌號段「豫O」。

只有公眾廣泛參與,政務公開才有不斷深入的動力。在公民的持續關注、廣泛討論之下,認識不斷深入、共識不斷達成,政務公開已經從「要不要公開」邁向「該怎樣公開」。北京市級部門「三公經費」公開時間、格式、說明、口徑的「四統一」,可說正是吸取了此前中央部門公開後公眾廣泛討論的意見。這種「共同體式」的參與,才是推動行政透明度不斷提高的大規模、可持續、建設性力量。政務公開要進一步推進,需要更多「參與型公民」的成長。成都等地出現「聽證專業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報名參加聽證會者太少。雖然這與聽證會公信力的下降有關,但作為公開和參與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果能有更多公民積極推動,勢必會推進聽證制度的不斷變革和完善。



12下一頁

      責任編輯:delia
中國公民與菲總統姐夫衝突被抓      [2011-07-23]
竊聽門受質詢:梅鐸「謙卑」辯解拒負責      [2011-07-20]
一公民來信如何直達粵省委全會      [2011-07-18]
梅鐸父子就竊聽受質詢 FBI介入      [2011-07-15]
報告指中國公民人權意識提高      [2011-07-14]
一中國女公民剛果(金)空難中罹難      [2011-07-10]
藍皮書:當前中國公民政治參與處於中等水平      [2011-06-27]
一中國公民在俄阿穆爾州看守所死亡      [2011-06-18]
我國擬立法禁公民「被精神病」      [2011-06-11]
2010年逾7萬中國公民拿美綠卡      [201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