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日專家:望中國勿蹈日黷武覆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2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8月21日,第七屆北京·東京論壇第五分論壇——安全保障對話在北京舉行。論壇採用了「圓桌形式」,其意應該是平等交流,不分高低。應該說,日方的陣容是「強大」的。相對而言,中方的陣容似乎顯得稍微「弱」了一些。從參加者的身份來看,中日雙方似乎有些顯得「不對等」。日方從事過實際軍務者居多,中方則學者居多。但是,這次「主場」在中國,「交戰」起來,中方就不是「紙上談兵」了。

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陳健:日本不應把中國當作假想敵

今天上午,中國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在大會發言中談到中日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時,用了「非常慚愧」一句話,認為中日兩國在這方面沒有很好的合作。如果將這個話題延伸到中日兩國安全領域的合作,我想用「慚愧又慚愧」來表達。從「二戰」結束到現在,中日兩國為亞太地區的安全做了什麼?中國做了什麼?日本做了什麼?中日兩國一起又做了什麼?可以說,幾乎是沒有。實際上,不管我們願意或者不願意承認,我們都是把這個事情交給了美國。現在,進入新的時期,隨著國際力量變化、消長或者發展,雖然中日兩國都不可能排斥美國在亞太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應該是我們中國和日本兩個亞洲的大國為地區的和平和安全發揮應有作用的時候了。

中日兩國在安全領域沒有合作,關鍵的障礙是雙方缺乏互信。這既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戰後形勢發展造成的。進入新的時期後,如果中日兩方任何一方把對方看作是戰略對手或者是假想敵人,兩國之間建立互信就根本不可能。我記得中國有一個偷斧子的寓言,說是一個人家裡丟失了一把斧子,他就懷疑是鄰居偷的。從此覺得鄰居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斧子的人。後來,他自己找到這把斧子,再看鄰居時,覺得鄰居從哪裡看都不像偷斧子的人。所以,如果中日兩國任何一方,把對方定位為戰略對像和假想敵,不管另外一方做多大的努力,他都是偷斧子的人。中日兩國之間建立戰略互信的門就永遠打不開。

從中國來說,我們始終沒有把日本作為假想敵。中國對日本唯一的擔心就是,如果一旦海峽兩岸事態變化,需要用非和平的手段來解決的時候,日本會不會倚仗日美安保條約等等因素和美國一起阻礙中國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所以,我就不理解,日本為什麼在實際行動上要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呢?

國防現代化是中國四個現代化的內容之一。我們的鄧小平先生曾經表示,四個現代化不是同步進行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國防要做犧牲,要讓經濟現代化走在前面。現在,我們在經濟現代化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圍繞國防現代化開始起步。這是本來就有的,30年前就定下來的,有什麼可奇怪的呢?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比如說開始做航母,開始下海訓練,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為什麼中國有一艘航母日本就覺得是個事?別的國家也沒覺得是個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使得中國的軍事方面起來之後,觸動了日本的神經?我想,只有中日雙方互相不把對方作為假想敵,中日之間建立的戰略互信才有基礎,這個門才打得開,門關著時無法進行戰略互信。

日本與韓國有竹島之爭,與俄羅斯有北方四島之爭,與中國有釣魚島之爭。但是,日本在領土主權之爭問題上,對中韓俄三國的態度是不同的。對中國,否認有領土爭議,對其他兩個國家,則一定要讓人家承認有領土爭議。難道就因為釣魚島在日本實際控制之下嗎?不久前,我與一位日本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們認為在釣魚島問題上應該達成四點共識。第一,要承認這個爭議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但不應該影響兩國雙邊關係的發展。第二,承認爭議的客觀存在。第三,在解決之前不採取任何單方面的行動而改變現狀。第四,在各自爭議中尋求共同開發。如果能夠這樣做了,我們中國的漁船也就不會去那裡了。去那裡幹什麼?還費油呢!

日本民主黨籍眾議院議員、前防衛大臣政務官長島昭久:中國海洋活動目的是什麼?

日本自民黨的安倍晉三出任首相的時候,曾建議日中兩國發展「戰略互惠關係」。但是,安倍只提出了一個概念,並沒有實際的內容。在他看來,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應該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雙方不要拘泥於短期利害得失,要有長遠的眼光。第二,日中關係不僅是兩國之間的關係,應從全球的視點,從國際視點去理解看待兩國的關係,去重新審視兩國的關係。第三,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決不忘記過去,但也不為過去所拘泥,要面向未來。第四,日中關係日漸緊密,要理解雙方意見的分歧,不需要故意無視這個分歧。把分歧作為我們的一個現實的關係,然後逐漸加以解決。

剛才,陳建會長提到了假想敵問題。現在中國已經以非常迅猛的趨勢進入到國際海洋秩序當中,這已經不是假想敵層面的問題了。我想問中方的朋友們:中國在南海和東海,或者說是西太平洋地區積極的海上活動,目的是什麼?戰略性的意圖是什麼?是為了建立一條穩定的海上交通線?還是最終想把美國從這個地區排除出去?包括航母、帶有彈道導彈的核潛艇等中國都在開發,中國是不是要把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海洋地區當作一個神聖的地帶?另外,在排他性經濟水域的國外軍隊的行動、活動,中國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又是怎麼理解的?

(主持人)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國分良成

有人認為一山不容二虎,東亞地區無法做到日中兩強並立。現在我們這個分論壇是一座山,有15位專家學者,也就是有15隻老虎。接下來,我們按照一位中方、一位日方人士發言的順序進行討論。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釣魚島未來可能出事

我們都知道中日高層過去就釣魚島問題有一些口頭的約定,但我認為這是不夠的。我甚至有一種感覺,未來一段時間出事可能會在這個方面。我認為中日兩國高層都應該有絕對力,用高層意志來維持現狀,尋求解決的方法。但是,日方高層頻繁換人,讓中方也難以動作。

(日)曾經在日本自衛隊服役30多年的防衛大學教授山口升: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

我在這裡想強調的就是日本的海上自衛隊是非常先進的,從世界範圍來看也是非常先進的海軍。現在,中國的海軍也在逐漸地向現代化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考慮海上安全保障問題,考慮危機管理機制的建立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賈秀東:兩虎之外還有一獅

我們談論亞洲的時候,總喜歡談論是一虎獨存還是二虎並存的事情,其實這個時候還應看到一頭獅子——美國。戰後日本一直把美國作為他的盟國,一直追隨美國。美國也一直在強調美日同盟是美國亞太戰略的基石。但是,美國作為全球霸主,對待日本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看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現在,美國的心裡究竟有沒有日本?這要問美國人。

當前,亞太的戰略態勢有三,第一,中國快速崛起;第二,美國重返亞洲;第三,日本搖擺不定。中國正在同美國發展互利共贏、相互尊重的夥伴關係,同日本發展戰略互惠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看待他跟美國的關係,如何看待中美日在亞洲地區的互動是非常關鍵的。

(日)日本防衛大學前校長、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長西原正:中方處理釣魚島事件有問題

對於中方剛才提的意見,我有幾點想進行反論。常有人說我說話過於嚴厲,但是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機會,也請中方進行反論。

我看中方的一些政策也有矛盾。剛才陳大使提到日本在領土爭議上政策有矛盾,中國在南海政策上不是也有矛盾、不一致的地方嗎?中國說中日關係是戰略性互惠關係,但在釣魚島問題的處理上,我認為中方的處理方式是違反這個主旨的。另外,還有中方停止稀土出口的問題。這個稀土資源對日本是非常重要的,中方突然就停止出口了,我認為這是違反戰略互惠關係的基本精神的。至於說到歷史認識問題,中國對自身的歷史問題也有一定的錯誤認識。今天上午,丹羽大使提到中日關係最重要的是互相講真話,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葉蓁
外交部新聞發佈制度將「升級」      [2011-08-26]
《中國外交2010》展外交風貌      [2011-08-26]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稱評獎民主      [2011-08-26]
上海一地鐵站起火影響列車運行      [2011-08-26]
楊潔篪:外交部新聞發佈制度將一周召開五次      [2011-08-26]
張雲正接替袁銘輝出任香港海關關長      [2011-08-26]
河南開封原市長被終止人代資格      [2011-08-26]
梁光烈:願與朝方加強溝通協調      [2011-08-26]
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特區基本法有關條款解釋      [2011-08-26]
星媒:中國崛起考驗美國包容度      [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