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日專家:望中國勿蹈日黷武覆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26]    我要評論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沱生:中日亟需建立危機管理機制

首先,我認為只有中日合作,才有兩國美好的未來和亞洲的未來。所以,我非常不贊同「一山不容二虎」的說法。如果將其作為一種戰略選擇,那就是完全錯誤的。其次,我現在對中日兩國的政治安全形勢並不是十分悲觀。第三,中日在領土和海洋權益方面是有爭議的。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在近兩年有上升的趨勢,值得高度關注。日本這兩年由於國內經濟困難,再加上中國的GDP又超過了日本等等原因,日本對中國的擔心在加劇,特別是對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的擔心在加劇。這一點值得我們認真對待。我認為中日當前應該解決的是建立海上安全的危機管理機制問題。在政府高層、外交部門、軍事部門以及兩國智庫之間都建立起危機管理機制,規避危機,防範危機,管控危機。我們不要等到危機發生以後再想辦法控制它,更多的工作應該做在前面。

(日)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明石康:弱虎出山尋找大虎

剛才張先生提出「一山不容二虎」的意見是不正確的,我對此表示贊成。那麼,為了讓一山能夠容二虎,我們就需要把這個虎牙拔了。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在一座山上,有的老虎有核武,比另一隻老虎力量強大。那麼,比較弱小的老虎,可能就會逃到旁邊的山區,尋求大老虎的幫助,這樣做對亞洲的安全形勢比較有利。這次,大家都提到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問題,對此我非常高興。

前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新聞發言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秘書長黃星源:中國在南海不再沉默的原因

前6次的小組論壇,我都是在媒體組。這次,突然把我分到安保組了。我想,這可能也有些必然的聯繫。因為在安全問題上,媒體很少有溫柔的語言。而安保又總是媒體的熱門話題。

剛才有日本朋友提出中國在南海的行動比過去更加積極,這是不對的。最近幾十年,中國在南海的島嶼除了一個接一個被周邊的某些國家佔領以外,我們沒有佔領任何一個島嶼。應該說,這是我們的遺憾。如果說現在行動積極了,那實際上是中國政府開始阻止這一部分的侵略行為。因為政府也必須要向老百姓做個交待。

釣魚島問題,這既是現實的領土問題,也是歷史遺留的問題。這裡面美國因素特別重要。說到底,釣魚島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被引爆,這個導火線抓在美國人的手裡。我們已經發現,中日之間在釣魚島發生事情的時候,總有一個國家要出來說三道四。釣魚島周邊發生過不少事情,我也曾經參與過處理。中日在釣魚島周邊爭端問題的處理上,政府之間是有默契的。這種默契是長期互信、合作達成的。無論是哪一方,如果突然改變行為規則,突然把它引用於適用國內法,就必然會成為問題,也就是說小事會變成大事,最終影響中日關係。

安全是個什麼概念?朋友多才安全,敵人多不會安全。我們不要人為地去塑造敵人,或者是把對方看作敵人。我們可能有時候變得開始狹隘、焦躁,禁不住別人的挑唆,玩起了遠交近攻的遊戲。這就是我們目前有些事情處理得不那麼順當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們經常以自己的有色眼鏡看對方,就會看到對方首先制度不那麼民主、軍事不那麼透明、發展方向不那麼明確,而且還有可能復活軍國主義等等,我這是指雙方。所以,相互信任是今後我們必須要形成的最重要的目標和方向。

(日)防衛廳前事務次官、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理事長秋山昌廣:任何國家的軍隊都有假想敵

日本的國防預算,從1993年一直到現在基本上是持平的,沒有很大的上升,可能還有一定的減少。但是這期間中國的國防費有什麼樣的變化,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中國為什麼如此擴大、增加國防費,我想得到中方的一個回應,請中方做一個說明。中國現在也進入到外洋,我們不說它是霸權主義或者軍國主義,但是軍隊的活動已經擴大到了外洋,這是為什麼?我也希望得到回應和說明。

陳建大使剛才說到假想敵的問題,我認為討論是沒有意義的。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軍隊,都會認為自己的國家可能有一天會受到攻擊,都是在這樣的前提基礎上制定防衛政策。這樣,它就是要樹立一個假想敵。我們不應該去討論假想敵的問題,而是應該去推進日中兩國的關係。

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姚雲竹少將:中國為什麼不能有航母?

我本來準備發言的題目是美日軍事同盟對中國安全的影響。但是,聽了日方提出的一些問題,我想先做一點回應。

第一個回應是關於中國的海軍是不是想把第一島鏈以內的海洋都作為自己內海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非常不切合實際的。中國的地緣位置決定了中國的海軍如果要駛出鄰海,只能向東駛向西太平洋,或者向南再向西駛向印度洋。否則中國的海軍就只能在他的鄰海範圍內活動。中國現在作為一個在國際上份量很大的國家,不僅是中國的老百姓,還有國際社會都要求中國的軍隊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中國海軍向東出第一島鏈,美國、日本就懷疑中國要把第一島鏈以內都看做中國的內湖,懷疑要把美國趕出西太平洋;如果中國海軍向南,南中國海周邊的國家就會覺得中國現在咄咄逼人;如果中國海軍再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印度又認為中國有一個珍珠鏈戰略,要控制印度洋,要把印度海軍從印度洋趕出去。如果是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中國做什麼樣的透明都是沒有用處的。所以我的問題是,如果中國海軍要進行訓練,到底應該朝哪個方向走,才不被看作威脅?這是我回應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回應是南海問題。在南海問題裡面,有一個是中國和其他東盟國就島嶼、島礁、鄰海、海洋權益的爭端問題。這個問題是要通過談判和政治、外交,以和平的方式去解決的。在南海問題裡面,還有一個是中國反對美國在中國的專屬經濟區對中國進行海空偵察的問題。這種海空偵察在中國人眼裡怎麼也不能被看作是和平的、友好的行動。如果從軍事角度來講,中國軍隊可以認為美國是在進行戰場準備,這是一種充滿高度敵意的行動。所以中國不同意,非常反對美國的軍艦、軍機在離中國這麼近的地方不停地,頻率不斷增加地進行海空偵察。南海問題中再有一個就是自由航行權的問題。保持馬海地區自由海上航行線的暢通無阻,符合中國的利益,符合東盟國家的利益,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日本的利益,符合韓國的利益。現在,自由航行權沒有受到干擾,沒有受到破壞。所以,不能把南海問題中的三個問題混為一談。

第三個回應是航母問題。三個星期前,中國宣佈說改造了一艘老舊的航母。這艘航母的用途是科研和訓練。如今,中國為什麼要有航母?日本人在問,美國人也在問。其實很簡單,中國的軍隊要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需要有航母!中國的國家利益也在不斷擴展,軍事力量需要投送到海外,這就需要航母!中國是一個地區大國,也日益成為一個全球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社會也在期待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也想要發揮更大的作用。航母本身具有作戰的力量,但也可以完成很多非軍事行動,可以進行人道主義救援。舉個例子,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之後,美國的航母華盛頓號就參與了海上救援工作。儘管中國有了航母,但中國仍有三個不變:這就是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不會改變;以和平的方式、以談判的外交手段來解決與鄰國的領土海洋權益爭端的政策不會變;最重要的是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的國家戰略不會變。日本不要因為一個航母的問題就懷疑中國最基本的國策。

最後,我也忍不住要問兩個問題。第一,在亞洲,有航母的國家很多。印度有航母,泰國也有航母,美國更是有11艘航母,為什麼中國就不能有航母?我特別希望聽日本朋友說一說,中國為什麼不能有航母?

第二,幾十年來,在日本的橫須賀海軍基地都長期駐有一艘美國航母。你們知道中國人是怎麼看待這艘航母的嗎?你們不覺得這艘航母是要把第一島鏈或者第二島鏈都變成你們日本的內湖嗎?或者把整個西太平洋都變成美國的內湖嗎?從一個航母就能夠引申出這樣的結論,它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葉蓁
外交部新聞發佈制度將「升級」      [2011-08-26]
《中國外交2010》展外交風貌      [2011-08-26]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稱評獎民主      [2011-08-26]
上海一地鐵站起火影響列車運行      [2011-08-26]
楊潔篪:外交部新聞發佈制度將一周召開五次      [2011-08-26]
張雲正接替袁銘輝出任香港海關關長      [2011-08-26]
河南開封原市長被終止人代資格      [2011-08-26]
梁光烈:願與朝方加強溝通協調      [2011-08-26]
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特區基本法有關條款解釋      [2011-08-26]
星媒:中國崛起考驗美國包容度      [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