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報告:中國2050成世界級強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27]    我要評論

新歷史使命

2004年,國家主席胡錦論述了中國武裝部隊「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新歷史使命」主要集中在強調中國領導對國際安全環境的評估和拓展國家安全定義內涵之上。這些使命在2007年中國憲法修正案中得到了進一步闡述。按照當前的定義,這些使命包括:

●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

●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

●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

●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據官方著作顯示,清楚表述這些使命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中國的安全形勢、挑戰以及有關中國國家發展優先事項發生了變化,而且中共按照自身目標重新調整解放軍任何的渴望。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徐才厚表示,「這些使命體現了黨的歷史任務對我軍的新要求,反映了國家發展戰略的新變化,順應了世界軍事發展的新趨勢」。

最新版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經濟發展仍是中國的中心任務,解放軍應為中國經濟利益與安全提供支持。這就使中國軍方面臨著新的挑戰,因為直到最近,其仍沒有在領土之外行動的經驗。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針對軍隊提出的戰略指導方針便體現了這一點,他號召軍隊發揮更廣泛的作用,以確保中國的戰略利益,其中也包括在中國領土之外的利益。2009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敦促軍方集中精力「打造核心軍事力量」,但也要具備「開展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他還指出,在具備圓滿完成所有任務的先決條件後,中國武裝部隊必須積極參加並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和公益事業。

2010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強調了解放軍不斷變化的角色及任務,並指出要「科學組織非戰爭軍事行動準備,針對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搞好戰略預置,加強應急專業力量建設,提高遂行反恐維穩、應急救援、安全警戒任務的能力。堅決完成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中國權威媒體解放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描述包括:反恐、維持社會穩定、災難救援、國際維和行動。此外,中國領導人還提及的其他「非戰爭軍事行動」,包括保護海上航線、網絡戰、天基資產安全、開展軍事外交以及為應對突發事件做準備。

●解放軍海軍派遣軍艦在亞丁灣執行反海盜護航任務,便是中國履行其新歷史使命的實例之一。

●另一個實例是,2010年,中國首艘大型醫療船出航,並在亞洲與非洲有過停留。雖然該船能夠為作戰行動提供支持,但中國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的都是該船所擔負任務中的人道主義救助方面。

●最近,解放軍利用運輸資產協助利比亞華僑撤離。這是中國首次進行非戰鬥人員撤離行動。

未來戰略討論

中國當前戰略仍然是應對外部環境,確保周邊環境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該戰略服務於維持中國共產黨存在及領導權的首要目標。儘管這一戰略似乎被北京的外交和安全策略機構廣泛接受,但軍方及專業著作則揭示了有關實現中國廣泛國家利益目標所用方式的分歧。

中國更加坦率的討論並追求其國家利益,這一點越來越明顯,但中國領導人普遍更加支持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提出的傳統指導方針:「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決不當頭。」這一指導思想反映出鄧小平相信,在與主要強國對抗的同時,側重維護國內發展與穩定,對國家利益最為有利。2010年12月,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特別提到了鄧小平的指導,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路線,絕不尋求擴張或霸權。他表示,韜光養晦並非中國增強其力量時所採用的障眼法,而是要有耐性和不當頭的告誡。

一些中國學者對在中國利益與勢力不斷擴張的情況下,鄧小平所提出的方針政策是否能否繼續贏得支持表示懷疑。自鄧小平時代(包括高度依賴海上貿易)以來,中國的安全利益已發生了巨大改變。中國不斷提升的海上能力,使其能夠擔負十年前所不能承擔的角色與任務。支持者呼籲中國以更加活躍、更加自信的姿態站在世界舞台上,這暗示中國將以更加堅定的立場應對來自美國或其它區域國家的壓力。

中國軍政領導人與民間理論家還在積極討論另外一個問題,即解放軍應該發展什麼樣的新能力,以推進中國除傳統要求之外的其他利益。一些高級官員及民間理論家提倡不斷提高解放軍力量投射能力,以提高應對台灣及區域糾紛之外的任務。中國官員公開爭辯,增加中國海上能力的範圍旨在建立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援助、救災,保護海上航道能力。

北京區域能源戰略中的軍事與安全考慮

中國對能源領域的參與和投資仍在繼續增加。北京在50多個國家建成或投資能源項目,幾乎遍佈每個洲。其在能源資產巨額投資主要受兩個因素的驅動。其一,北京越來越多地依靠進口能源維持其經濟發展。第二,能源項目為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提供了可行的投資選擇。

除確保可靠能源資源外,北京還希望多樣化能源生產商與運輸選擇。儘管能源獨立對於中國來說不再現實,但考慮到人口增長與日益增長的人均能源消費量,北京仍然在尋求維持一條不易受外部干擾的供應鏈。2009年,中國進口石油依存度達到近56%,據保守估計,到2015年,中國幾乎2/3石油需求都要依靠進口,到2030年,進口量將達到3/4。北京將目主要光集中在波斯灣、中亞和非洲,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進口石油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近10%。

北京國外能源戰略的第二個目標是,減輕中國對海上交通線的嚴重依賴,尤其是在南中國海與馬六甲海峽。2010年,中國石油進口的80%以上經由南中國海與馬六甲海峽。哈薩克斯坦至中國的原油管道體現了中國在增加陸路能源供應方面做出的努力。2011年1月,由西伯利亞通往大慶的石油管道開通,該管道日可向中國輸送30萬桶原油。中國還開始建造了從緬甸皎漂港經馬六甲海峽通至中國昆明的原油和天然氣管道。

鑒於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新管道也只能輕微地減輕中國對馬六甲海峽或霍爾木茲海峽的海上依賴。中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與液化天然氣總量會使戰略性的海上交通線對北京愈來愈重要。

2009年,從土庫曼斯坦經由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通往中國、年產4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管道開通。另外一條旨在每年從緬甸輸送140億立方米天然氣管道正處於建設工作的起步階段,估計將於2013年竣工。此外,北京正在與莫斯科磋商,建造兩條可向中國供應69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管道。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小宇宙
環球時報:中國軍力 永恆炒作點      [2011-08-26]
美發佈中國軍力報告 預計航母2015建成      [2011-08-25]
美發佈中國軍力報告 對中國軍事指手畫腳      [2011-08-25]
美國防部發佈2011中國軍力報告      [2011-08-25]
馬倫:不信服陳炳德關於中國軍力防禦性質說      [2011-07-17]
印總理坦言中國軍力遠超印度      [2011-07-01]
中美亞太事務磋商舉行 美稱將詢問中國軍力發展問題      [2011-06-26]
美準防長談中國「邊境應對力」      [2011-06-09]
外媒狂猜中國軍力:J18垂直起降      [2011-05-01]
外媒評中國軍力熱點 航母上榜      [201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