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俄刊稱中國完全自主研製殲轟7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04]    我要評論

中國空軍「飛豹」戰機。

進行靜態展示的國產殲轟-7A飛豹戰鬥轟炸機。

公正地說,強-6項目努力嘗試了當時最先進的其他技術成果,比如電傳操縱系統、慣性導航系統、可變後掠翼系統等。在電傳操縱系統方面,陸孝彭領導設計人員緊張工作,努力攻關,用了9年時間(1980-1988),類似設備還在其他稍晚一些的中國飛機上使用;AN/AJQ-20慣性導航系統的命運基本類似,中國專家努力將其從F-111A移植到強-6上,其中國版產品直到90年代強-6項目停止時還在研製之中;在可變後掠翼系統方面,中國產品的重量比米格-23使用的俄制系統增加了12%。由於其他方向的重量同樣明顯增加,導致飛機戰鬥載荷降低,作戰半徑縮短,最初打算安裝的一台最大推力9.3噸的WS-6發動機無法保證飛機達到應有的設計性能。為挽救被動局面,1983年開始研製WS-6G改進型發動機,其最大推力應當提高到14噸,推重比達到7,並計劃裝配到殲-13新型殲擊截擊上。由於不斷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作戰效能本應比改進型強-5增加2倍的強-6項目在1989年被迫停止。之前已製造了3架強-6原型機,第一架用於靜態試驗,第二架用於航電設備地面試驗,第三架用於可變後掠翼飛行試驗,但最後也未能升空。儘管強-6項目最終未能圓滿實現,但其研發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經驗和技術後來都在其他更為成功的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俄刊稱,中國西飛公司和603所在其他企業之後加入了新型超音速攻擊機的研發工作。在經過幾年前期研究之後,1983年開始設計適宜低空使用、相對較重、機動能力有限的雙發雙座戰鬥轟炸機,最初代號轟-7,之後改為殲轟-7。最初的並列雙座佈局方案與F-111和蘇-24類似,後來進行大幅修改,變成現在的串列雙座佈局,與英法「美洲虎」、日本F-1或南斯拉夫、羅馬尼亞IAR-93戰鬥轟炸機更為相似。鑒於上世紀70年代羅馬尼亞和中國的特殊政治關係,不排除兩國之間在軍用飛機製造領域直接展開科技交流的可能性,殲轟-7和IAR-93座艙佈局非常接近就是明證。應當指出的是,70年代中期西飛已經擁有自主生產和改進轟-6轟炸機的經驗,這無疑會在殲轟-7戰鬥轟炸機研製中得到應用。另外,中國在研製殲轟-7時還率先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走到了世界前列。

殲轟-7戰鬥轟炸機主要用於對敵方嚴密防護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既能使用自由落體航空炸彈,也能使用制導導彈。根據最初的設計,殲轟-7最為典型的戰鬥飛行應當在低空和超低空完成,機組人員由飛行員和領航操縱員組成,包括導航瞄準系統在內的航電設備應當確保殲轟-7既能使用空空導彈進行防禦性空戰,又能對地面和海上小型目標實施攻擊,同時還要保證飛機的低空飛行和地形規避能力。

殲轟-7採用高位雙後掠翼標準氣動佈局,使用全動水平尾翼、單面垂直尾翼、機腹導流片。國產HTY-4彈射座椅性能優越,能保證飛行人員在高度0-20000米、時速0-1000公里的條件下逃生。一體化座艙蓋保證了良好的視線,儀表系統達到了第4代水平。殲轟-7使用的2台WS-9加力渦扇發動機是中國根據英國技術許可生產的,其原型為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為F-4K/M戰鬥機研製的「斯貝」Mk202發動機,這也是二戰後中國戰鬥機首次使用西方動力裝置,而不是蘇聯發動機。中國早在選定新型戰鬥轟炸機方案之前的1975年就已英國簽署了新型發動機採購和許可生產協議,1976年進口了50台Mk202成品,並且開始準備生產中國版產品WS-9。殲轟-7使用的232H型多用途脈衝多普勒雷達充分借鑒了美國F-4E飛機使用的AN/APQ120雷達的工藝和技術方案,性能相當先進,既能有效對抗空中目標,也能應對地面目標。對米格-21殲擊機類的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為70-75公里,對大型水面目標為160-175公里。

俄刊稱,1988年8月殲轟-7首架原型機081號在西安公開亮相,當年12月14日成功首飛,次年11月17日首次達到超音速飛行速度。中國共製造了5架殲轟-7系列試驗樣品機,編號081到085,其中一架(可能是082號)於1994年因發動機故障而墜毀。90年代初先後決定從俄羅斯進口蘇-27前線殲擊機和蘇-30MKK多功能戰鬥機後,中國領導層對殲轟-7的興趣有所降低。畢竟蘇-30MKK載彈量可達8噸,使用現代化火控系統,在對地面目標攻擊方面完全可以替代殲轟-7,僅在長時間低空飛行舒適度方面略遜色於中國飛機,因其機翼負荷略小。另外,蘇-30MKK還能用作高效戰鬥機以奪取制空權,也能用作巡邏截擊機,而這是殲轟-7所不具備的。不過殲轟-7項目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發展,在生產了5架驗證機之後,預生產一批20架殲轟-7,交付中國海軍使用,其中最初幾架飛機於1994年出廠,各有5個武器掛點。隨後開始生產第一批35架量產型殲轟-7,裝備到東海艦隊海航6師16團(上海)。

實踐證明,殲轟-7成為一種相當成功的海上攻擊機,它的列裝無疑大幅提升了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實力。量產型殲轟-7翼展12.71米,長22.32米,高6.58米,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28.5噸,最大戰鬥載荷6.5噸,最大速度1.7馬赫,實用升限15600米,低空作戰半徑900公里,高空作戰半徑1650公里,攜帶副油箱時最大航程3650公里,兩次加油後最大航程6650公里。武器外掛點由5個增至7個,其中機翼下6個,機身下1個,攻擊性武器包括最大射程40-50公里的「鷹擊-81」(C-801K)亞音速反艦導彈(性能接近於法國「飛魚」)、1500千克級自由落體航空炸彈、無控火箭彈。自衛性武器包括2枚「霹靂-5」空空導彈、1門23毫米23-III型雙管航炮(與俄羅斯GSH-23L航炮類似)。

需要指出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K/MK2多功能戰鬥機火控系統在技術上與中國研製和生產的導彈系統並不兼容,中方壓根就沒向俄方提供中國導彈的信息,結果殲轟-7成為同類飛機中唯一能夠更加經濟更大規模攜帶國產航空殺傷兵器的有效載體,這可能也間接促進了殲轟-7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儘管它在整體作戰效能上,包括攻擊力方面,略遜於中國空軍2000年12月開始列裝的蘇-30MKK。因此,在從俄羅斯引進蘇-30MKK的同時,中國不但嘗試自主生產類似飛機,而且還在繼續改善殲轟-7戰鬥轟炸機。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連檣
穗一幼兒園要求學童買27件校服      [2011-09-04]
中國科學家研究南海可燃冰開採      [2011-09-04]
曲靖副市長就鉻渣污染事件致歉      [2011-09-04]
雲南曲靖鉻渣污染 8責任人被處理      [2011-09-04]
內地政令太短命被指搞暈老百姓      [2011-09-04]
湘漢遭逼供致殘 特警隊長受審      [2011-09-04]
中國派400噸級漁政船常駐西沙      [2011-09-04]
習近平:發展成果應由人民共享      [2011-09-04]
雲南曲靖稱明年底完成鉻渣處理      [2011-09-04]
溫家寶看望3位老科學家 探討科技事業發展      [201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