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蒙古強化「第三鄰國」外交政策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1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作為夾在中俄兩大鄰國之間的一個小國,蒙古選擇了接受「多樣化的外來援助」。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專家陳山認為,這是蒙古在調整對外戰略時,追求其自身獨立,努力擺脫冷戰時期依賴受制於別國的被動局面,最大限度提高本國對外關係的主導地位的表現。

近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結束中國之行後,8月22日對蒙古國展開了為期一天的訪問。當天,韓國總統李明博也訪問了蒙古。7月底,印度總統時隔23年後又一次訪蒙。有分析認為,這顯示出蒙古近年來積極推動與「第三鄰國」合作關係的趨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及東亞、南亞一些國家政要密集訪問這個被美國評價為亞洲民主典範的國家,表明蒙古國強化與美、日、德、韓、印度以及歐盟等「第三鄰國」外交關係的對外政策,已經得到了這些國家的積極回應。

作為夾在中俄兩大鄰國之間的一個小國,蒙古選擇了接受「多樣化的外來援助」。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專家陳山認為,這是蒙古在調整對外戰略時,追求其自身獨立,努力擺脫冷戰時期依賴受制於別國的被動局面,最大限度提高本國對外關係的主導地位的表現。

「第三鄰國」構想:夾在大國間的小國的不安全感

蒙古將強化「第三鄰國」外交政策

蘇聯解體後,蒙古從1989年代末開始實行民主制政治轉型,就在那個時候,蒙古領導人提出了「第三鄰國」的說法。1990年代初期,蒙古先是主要發展對中俄兩大鄰國的外交關係。後來通過不斷思考和研究,他們找到了「第三鄰國」這一概念。

前任中國駐蒙古大使高樹茂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說:「我上任時,當時的蒙古國外長額爾登楚龍曾與我談過這個問題。他說,怎麼去理解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這個涵義起初被認為是中、俄、美,即『第三鄰國』是美國;但之後這個涵義變了,他說是西方國家。所謂西方國家,涵義就變大了,如美國、西歐國家;後來他們認為這個提法還不是很準確,於是又把『第三鄰國』界定為援蒙國家,因此日韓印等亞洲國家開始進入『第三鄰國』行列。」

2010年,蒙古國家大呼拉爾(議會)通過了新國家安全構想,強調蒙古在平衡與中、俄兩大鄰國的同時,將強化「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環球時報·環球網駐蒙古國記者霍文指出,蒙古近兩年活躍的對外交往正是這一政策的具體體現。一方面包括其對美、日、德、韓、加、澳、印度等「第三鄰國」的積極外交;另一方面也包括其重視發展多邊外交關係,如聯合國、歐盟、北約、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

「兩塊石頭撐不起來,必須要有第三個支點」

對於「第三鄰國」外交政策,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專家陳山指出,它的準確表述應為「多支點、等距離、不結盟的均衡外交」。

2009年正值中蒙建交60周年,蒙古國總理巴特包勒德(當時擔任蒙古國外交部長)訪問中國,他在中國社科院作演講時,形象地表述了蒙古人特有的「三個基石」理念:一口鍋支在地上,兩塊石頭是撐不起來的,必須要有第三個支點。多支點中擺在第一位的是兩大鄰國——中國、俄羅斯,蒙古在中俄與「第三鄰國」之間保持均衡的外交方針。

陳山認為,「第三鄰國」包含兩點:首先是與蒙古有共同的價值觀,其次是能夠對蒙古及其周邊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國際組織或政治勢力。環球時報·環球網駐蒙古國記者霍文稱,蒙古「第三鄰國」外交的實質是視美、日等「第三鄰國」為國家安全支柱,即作為一個小國,蒙古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來保障國家安全,而非軍事等其它手段。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Shine
蒙古國南戈壁省發生5.7級地震      [2011-08-27]
韓媒:金正日專列駛入內蒙古      [2011-08-25]
內蒙古第十二屆中學生運動會開幕      [2011-08-21]
崔世安:澳門與內蒙古加強雙邊合作      [2011-08-01]
內蒙古發生重大交通事故 致8死      [2011-07-29]
蒙古表示難以接收日美核廢料      [2011-07-28]
內蒙古准格爾打造綠色農產品基地      [2011-07-26]
內蒙古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助農村牧區婦女創業      [2011-07-26]
內蒙古自治區原副主席「雙開」      [2011-07-24]
內蒙陳巴爾虎旗發生4.2級地震      [201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