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全套圖書36冊,分《中華民國史》(全16冊)、《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全12冊)、《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全8冊)三部分。資料圖片
國共關係是民國史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關鍵在於以事實為本,據實以論,而不是僅僅提出一些新看法
記者:該書中的許多新成果受到讀者的高度關注,例如對國共關係的新理解,尤為引人矚目。請介紹一下該書的主要突破之處,以及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
汪朝光:《中華民國史》在基於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對若干問題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突破,表現出研究者對於科學研究的執著。國共關係是民國史研究中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對其的研究和看法也會引起讀者的相當關注。總體而言,該書對於國共關係的處理和評價,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利用了若干新資料,結合了近些年學界研究的新看法,而有所創新和發展。
比如對抗戰時期的國共關係,既肯定兩黨合作的重要意義,肯定兩黨面對外敵入侵的危局,能夠拋棄前嫌,攜手合作,從而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各自的貢獻,肯定國民黨在抗戰時期不少內外政策對於堅持抗戰的意義;也指出國民黨在國共合作時期還是放不下壟斷政治的私心與架子,對共產黨還是有疑慮有擔心,從而對共產黨的發展有限制甚至有武力遏制,這又不利於兩黨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對於這方面的研究,關鍵還在於以事實為本,不斷深入,梳理個案,據實以論,而不是僅僅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記者:有專家說,《中華民國史》在編纂過程中「有所創新,有所繼承,有所突破」,那麼這些創新、繼承和突破表現在哪些方面?
汪朝光:就有所創新而言,民國史是個新的學科領域,將其列入研究範圍,從無到有,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成為中國歷史學中最具活力、最有發展的學科之一,本身就意味著創新,就是創新的過程及其突出的表現。
就有所繼承而言,中國史學具有悠久的傳統,在其長期的發展歷程中,為後來者留下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方面,諸如對史料和考辨的重視,對平實表述的追求等,這些都得以體現。再如,新中國的歷史研究提出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指導方針,而這樣的指導方針在該書編纂之初便予以確立並始終得以堅持,充分說明了它的繼承性。但是,對於新的理論和方法,我們也不排斥,也予以充分的借鑒和吸收。以實事求是為本,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是民國史研究能有今天成就的重要原因。
就有所突破而言,該書對史料的利用是為學界所肯定的,無論是早期研究對於清末民初報紙材料的利用,還是晚近研究對於台灣和海外所藏史料的利用,都大大突破了過往民國史研究對於史料利用的不足。再如,該書對於許多具體問題的論述及其看法和結論,無論是北洋時期的政治外交,還是國民黨時期的內外關係,都有明顯的新意和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