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如今,一些人不管遇到什麼事,總喜歡托人情、找關係。不這樣做,他們就覺得不踏實,就會很焦慮。這已經成為一個典型的社會問題。
由於「潛規則」奉行者相信通過潛規則可以擺平任何事情,一旦遇上「麻煩事」,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托關係、走後門,通過權力、金錢、關係來擺平,而不是依法、依規辦事,通過正常的渠道去解決。例如,一旦在路上闖紅燈被交警攔住,就習慣性掏出手機,趕緊找熟人疏通關係,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至於上學就業,尋醫問藥……但凡生活中遇到難題,就更離不開「關係」:找同學,托朋友……
總是讓人心力交瘁,焦頭爛額,似乎不動用「關係」,就沒有安全感。
「潛規則」盛行是一種反法制現象,是我國長久以來人治社會的餘毒。在一個法治社會裡,法律是一切人包括政府官員的最高行為準則,而「潛規則」恰恰要把體制內的事放到體制外去解決,不按法律和規則辦事。它遵循的是權力至上、金錢萬能和人情第一,堅信權大於法、錢大於權。這嚴重影響社會公平,給「無權無勢」、沒「關係」、沒「背景」的普通大眾帶來更多焦慮,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大敵。
「潛規則」大行其道,首先是因為我們的規則存在著漏洞。人們習慣性地「找關係」,說明社會規則有漏洞可鑽。在社會轉型期,有更多的真空地帶讓人情可以被當作交易的籌碼,人們更加傾向於「暗箱操作」、不守規則。
其次,是因為社會上存在著「潛規則」文化。講人情、論關係在中國源遠流長,這跟歷史、文化等都有關係,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