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但是,事實卻是,美國希望按照西方模式,自上而下地打造一個強有力的、民主的中央政府。這引發了反作用。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部族勢力,從維護本民族與各自部族生存的角度出發,或明或暗地支持那些與他們同屬普什圖族的塔利班武裝。這使得阿富汗戰後的安全形勢複雜化。其結果是,儘管美國一直處於攻勢,也取得了可以稱之為豐碩的戰果,但美國支持下的卡爾扎伊中央政權很難控制廣大的阿富汗國土,卡爾扎伊也背上了「喀布爾市長」的稱號。
美國的行動還導致阿富汗戰場擴散到了巴基斯坦。2009年以來,「巴基斯坦塔利班」勢力大增,成為反對美國及其巴基斯坦盟友的一股重要力量。不過,目前看來,這支力量與阿富汗塔利班並無過多關聯,與恐怖主義更是不相幹。這可以說是美國及其盟友「製造」出來的敵人了。
在外交上,美國試圖以阿富汗為中心,將其勢力範圍輻射到整個中亞。標誌性事件就是美國在中國鄰國吉爾吉斯斯坦設立軍事基地。這曾引起了中國和俄羅斯國內「狼來了」的一片驚呼。事實證明,美國的「貪多」導致了「消化不良」,到現在為止並未實現其立足中亞的戰略目標。
奧巴馬上台後,試圖挽救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的頹勢。但是,其初期採取的措施卻與布什相同——向伊拉克大規模增兵4.5萬人。不過,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從2010年7月起,美國開始從伊拉克撤軍,集中用兵於阿富汗。幾乎與此同時,美國推出了新的軍事戰略,摒棄了原有的「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戰略。這宣告了美國終於開始從中東實施戰略撤退。
與此同時,布什版的「大中東民主計劃」也暫時被擱置。以奧巴馬2009年開羅演講為轉折點,美國在中東民主問題上的政策轉向,由以前的強力推動轉變為鼓勵中東內部出現變革。值得玩味的是,正是在美國實際上放棄了「大中東民主計劃」後,中東多國出現了政治變革。
遙想「9.11」以前,小布什上台之初,美國曾把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當時的中國人曾經疑慮東亞將會成為美國的軍事戰略重心。「9.11」以來,美國以反恐戰爭為契機,將資源轉向大中東地區。十年以來,美國有所得,也有所失。現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在撤出伊拉克後,其戰略重心會不會重新「東移」,這是「9.11」十週年之際最重要的戰略議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