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選舉結果的看法
劉迺強:香港市民最關注的是,你對目前區議會的選舉有甚麼預測?
李彭廣:從過去來講,區議會的投票率一直不高,只有20-30%,而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也不過是40-50%左右。從投票來看,我覺得不會像我們想像中提高得那麼厲害;會提高一點,但幅度不會太大。基本的格局我認為仍然會維持過去區議會的格局。在泛民方面,一些小黨派,會爭搶一些空間;當然,在建制派面,也會有小的黨派會搶議席。
但能搶到的位置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多,可能多幾席,不會多出二三十個區議會席位,所以基本的格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一屆還不能衝擊整個區議會的板塊,下一屆要看超級區議員席位是否會增加,因為這個主導了政黨要不要進入區議會。因為進入就代表著他們要多投入資源,多做地方工作。
王平:在這五個「超級區議員」的席位來看,建制派和泛民的比例如何?
李彭廣:如果是立法會選舉的話,就以立法會的得票來算。目前粗略地來看,大概3:2吧。
政治口號在區議會選舉中不及立法會選舉有效
王平:立法會有一些議員以「特立獨行」以及政治口號來吸引大家的選票,那麼在區議會選舉,這種「特立獨行」以及政治口號也會產生很強的吸票效應嗎?
李彭廣:2003年曾經發生過政治對壘的情況。但即使是有這種對壘的氛圍,也要看對壘人的份量。目前,還沒有2003年那麼厲害的對立情況。但是這一次,我覺得這種對壘的政治氣氛,反而不是在建制派和泛民之間,而是在泛民內部。泛民內部現在不是說:人民力量要追殺民主黨嘛;民主黨則反攻說,人民力量是民建聯的B隊。所以這一次,在區議會,泛民內部鬥爭激烈,到了立法會則更甚。區議會社區服務的理念更強,立法會的政治主張理念較強,這個是主調。
根據我的數據,在區議會層面,泛民的支持者出來投票率較低,會造成區議會建制派佔有優勢,也凸顯了社區服務的重要性。但是這次,還要看,泛民的支持者會不會出來。30%的區議會投票率和50%的立法會投票率中間差了大約20個百分點,是大概70萬人,他們究竟出不出來(這其中不僅僅是年輕人)。如果他們出來投票,則將一改過往;但是如果他們不出來投票或者投票規模過小,即使會有更多的口水、拉票、政改,基本的格局則不會改變。
區議會選舉 建制派議席過半應無問題
劉迺強:傳統上,區議會還是屬於建制派的,他們在這一板塊還是佔了優勢。你認為選舉之後,下一屆的區議會是否也能維持這個建制派為主導的格局呢?
李彭廣:親建制派的人拿超過兩百個議席,我認為這個沒問題。目前親建制派與泛民議席的對比約是270/280對120/130,而年底區議會選舉的結果,雙方成績的初步估計大概會在增加或減少10-20席左右的範圍內。因為現在還沒有知道對壘的有多少區,所以我覺得建制派在區議會400多個議席面,得票過半議席的情況是不會有根本的動搖的。
劉迺強:現在投票中,最有影響力的票可能是年輕人的票,因為初期投票中,年輕人的投票率是偏低的。如果年輕人投票率大大提高的話,會不會成為這一次選舉中最大的變數?
李彭廣:就2009年的數據來看,年輕人的登記率是遠遠低於中年人和年長人的登記率。40歲之後的登記率大概有6成或以上,21到30歲的只有4-4.5成。首先我們要觀察的是,最新的選民登記率是否會升很多;第二個觀察點才是,他們出不出來投票。
如果登記率提高很多,那麼他後面一定會高起來;如果登記率沒有多大的提高,就等於我們現在看到的現在只是表像。可能會多好幾百人,但是放在數以十萬計的選舉面,對最後的結果根本不會產生多大的區別。我認為,不會出現過於誇張的改變,但一定會牽動到部分的改變,現在要判斷的是這是小的部分還是大的部分。
再有一個數據,年輕選民(18-25歲)大概佔全部登記選民人數不到10%,要說他們有沒有影響力,就要把他數量化,到底要多少人數才有衝擊?7、8萬或者10萬就是不是多數?如果我們以區議會投票率30%來算,就100萬;100萬面佔了10萬,這就是最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