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9月20日,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在北京威斯汀酒店發表演講,說中國投資環境「不開放」,商業氣候令國外政商界人士「失望」,還談到了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筆者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中國投資環境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外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抱有信心。
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190個,在華運營外商投資企業超過28萬家。世界500強企業中的480多家已在華開展經營活動。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突破1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連續19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今年1-8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7.6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7.71%,其中8月當月分別同比增長6.37%和11.11%。
美國對華投資領域已涉及製造業的29個大類和服務業的100多個部門。中國美國商會今年4月發佈報告顯示,2010年78%的在華美資企業大幅盈利,83%計劃增加投資。2009年美在華企業銷售額1609億美元,占銷售總收入的70%,實現利潤超過700億元人民幣。駱家輝先生鍾愛的星巴克咖啡已在大中華地區開店800多家,中國大陸地區就占450餘家,並力爭在2015年前開店1500家。這家公司網站上寫著:「星巴克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致力於在不久的將來使中國成為星巴克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國際市場。」
這些實打實的數據和事例,難道是一個「投資環境惡化」的國家所能提供的嗎?筆者認為,一國投資環境的好壞,不是哪個國家的哪個人說了算的,也不能僅因某個國家某些企業在某些方面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輕易下結論,而是最終應由參與這個國家經貿活動的各國企業作出判斷。
第二,中國的投資環境確實發生著變化,這是中國改革發展進入更高層次的必然結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剛剛打開國門,國人對外資求之若渴。各級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大量優惠。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外資企業在中國享受著比本土企業更優惠的發展條件。現如今,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了,入世也已10年,中國正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在發展中更注重科學性、協調性。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始終堅持著與時俱進。如何使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外資為我所用,帶來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已成為各地政府、各行業考察外資的重要標準。不符合上述理念的外企不僅得不到優惠政策,反而可能在中國市場的優勝劣汰中出局。中國對外來投資的依賴下降,外資的作用由「雪中送炭」轉為「錦上添花」。中國入世已十年,外企不應再幻想永遠享受「超國民待遇」。
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隨著能源、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一路走高,「劉易斯拐點」初露端倪,美國企業不能再將中國單單視為「世界工廠」,而應利用自己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中國經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它們必須意識到,與其逐鹿中國市場的不僅有國外同行,也包括越來越多質量、服務優良且具備開拓意識的中國企業。如果某些美國企業不能找到合適的途徑拓展業務,繼續幻想著「超國民待遇」,那麼再好的投資環境在它們眼中也只會一天天地「惡化」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