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沒有哪個國家的投資環境是完美無缺的,中國需要進一步完善,美國也應反思一下自己,以做到正人先正己。
我們承認,駱家輝先生在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問題,比如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能力的欠缺,在中國是存在的。但中國政府和企業界已經認識到,這些問題如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就會異常艱辛。必須看到中國在改進、解決有關問題方面的努力,而這些恰恰是中國投資環境逐步走向完善的佐證。1997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後4次修改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每次都將擴大市場准入、優化外資結構作為重點。入世10年來,中國已完成全部承諾的關稅減讓義務,關稅平均水平由15.3%降至9.8%,在發展中成員中處於較低水平。主管部門不斷下放外商投資審批權限,審批程序大大簡化。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發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打擊侵權和制售假冒專項行動,查處了近12萬起侵權假冒案件。中國完善投資環境的努力不會止步,而將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更多惠及國內外企業。
與此同時,美國的投資環境到底怎麼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關切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國政府很有必要在中國的企業當中作一個調查,把中國企業提出的各種問題真真切切地擺到美國人面前,就像駱家輝先生對中方所做的那樣。至少,筆者知道,簡化投資程序、協調聯邦成員間不同的投資政策等問題是不少中國企業的重要關切。近幾年,鞍鋼在美建廠、中海油收購優尼科、華為收購3LEAF等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計劃受挫的事例不勝枚舉。它們赴美收購計劃的數額在同行業中並不突出,所涉及的美國技術也並非處於前沿領域,但仍遭遇森嚴的壁壘。這些中國企業以實際行動「選擇美國」,美國卻拒絕選擇它們。不知道這當中是政治因素還是經濟因素起了更大作用。當然,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比如萬象、海爾、聯想、三一重工、中遠等,對當地就業起到了拉動作用,贏得政府與民眾的普遍好評。這樣的成功案例本來可以有更多。
擴大中美雙向貿易和投資、加強中美經濟合作需要克服的障礙的確有很多,駱家輝先生提到的出口管制問題就是一個。美國政府堅持的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直接導致很多美國公司在中國喪失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僅航空發動機1項給美企業造成的潛在損失就超過10億美元。中國自美國進口的高技術產品比重10年間從18.3%下降到7.1%。按2001年比例推算,2010年美國對華出口損失應在300億美元左右,這又將為美國創造多少就業機會?駱家輝在演講中說,美國要「對出口管制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在世界各地隨時可以得到的技術的出口上消除不必要的障礙,使更多項目更容易出口到中國」。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似乎已聽到很多次了,也聽美國政府說了很長時間了。中國人還在等待著美國政府拿出可以印證這樣豪言壯語的實際事例。與華麗的辭藻和空洞的允諾相比,我們更注重真實的事例。
駱家輝先生上任伊始就將推動中美經貿合作作為主要目標,表示美國將「就經貿合作等議題與中方繼續開展對話,創造互利雙贏的結果」,筆者對此讚賞有加。他在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建設性意見相信也是出於善意和對中國投資環境的關心。但是,僅僅單方面強調中國投資環境的不足和中國政府應採取的措施,刻意迴避美國方面應該承擔的責任,這令筆者大失所望。還是那個道理,不能因為中國投資環境在一些方面與美國部分企業的要求有差距就全盤加以否定,扣上環境「惡化」的帽子,況且這種聲音未必能代表所有美國企業。
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出現一些摩擦和質疑很正常,相互指責不是辦法,彼此設限更是錯誤。在世界經濟前景黯淡、債務危機陰雲籠罩的背景下,中美應當發揮各自應有的大國作用,多開展合作,多採取措施解決對方的關切,共同引領世界經濟早日走出泥沼。(作者為國際問題觀察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