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西九龍文化區也不是。環顧周邊亞洲城市,打造文化地標已呈現「大干快上」、百家爭鳴之勢,西九則「十年磨一劍」,「終極版」建議發展藍圖近期才公之於眾。
北京有798、「巨蛋」,廣州有珠江新城「雙礫」,台北有華山文創園區……文化元素漸成為城市競爭最重要的資本之一。而在國家層面,中國提出「文化強國」,正由(對)內至(對)外、由硬(件)到軟(件)提升文化實力。
作為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規模的藝術區建設計劃,西九文化區並無成功先例可借鑒。該計劃將走向何處?能否成為香港文化新引擎,為其他城市的規劃提供樣板?因此備受關注。
該文化區的概念始於上世紀90年代,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提出在西九龍填海區興建文化藝術中心,讓香港向世界展示金融中心之外的文化面向。
時隔13年後,在今年10月舉行的西九文化區第三階段、亦即最後的公眾參與活動中,一個1:250比例的立體模型,終於令西九夢想具體可觸,實現在望。
這座佔地40公頃的「城中城」,近一半面積歸屬中央公園,一條林蔭大道綿延其間,貫穿戲曲、中央和藝術3大廣場,並串聯17項星羅棋布的文藝設施,包括博物館、音樂廳、劇場、戲院、展館等。方案以「城市中的公園」為主題。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稱,今年年底將向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圖則,如獲通過,最快明年底可動工,並於2015年起分階段落成。
「建築工程只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到時誰在那裡表演?誰會買票去看?政府同時要重視『軟件』。」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咨詢會成員黃英琦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管理局咨詢會主席張仁良表示,文化區是為每一個香港人而建的,既包括到此欣賞文化藝術表演的人,也包括那些前來欣賞維港風景的人。管理局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教育香港下一代欣賞文化藝術及激發公眾對文化藝術的熱情。
他認為,西九文化區是香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建,不僅可讓香港在全球文化藝術領域上佔一席之地,更可帶來經濟效益。
西九文化區一度被定位為文化旅遊項目,興建中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總站即坐落西九,預計迎來送往4000萬珠三角區人口。不過,黃英琦認為,一個文化區也不可能向遊客展示全部香港文化,而香港「商業社會」形象要借此「洗脫」絕非易事。
「香港很幸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連納智說,因為港府一筆過撥款216億港元發展西九,其決心可見一斑。
西九文化區計劃推出至今,政府、民間團體、藝術家等各方歷經長時間的討論和角力,過程給人以啟示。黃英琦說,政府主導的方法能讓工程盡快上馬,但在香港行不通,而該計劃能否成功完全倚賴公眾的共識和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