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歐債危機難解,美國經濟復甦乏力,股市債市動盪,目前,歐美持續低迷的經濟狀況牽絆著全球前進的步伐,也影響著中國的國民經濟。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10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說,從三季度的情況來看,特別是從月度數據的變化來看,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特別是世界經濟復甦進程緩慢,對我們國家的經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些影響,因為中國經濟對外的開放度和一體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出口首當其衝受影響
消費、投資和出口,在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首先是出口受到歐美經濟低迷的影響。盛來運指出,以外貿為例,9月份我國的貨物進出口增長速度比8月份都有所回調。特別是有些國家對人民幣幣值貶值,增大了我國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也增加了出口的成本,不利於我國增加出口。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歐美經濟低迷對中國GDP最重要的影響是貿易。因境外需求萎縮,最近兩個月中國出口增速回落,出口放慢。
前幾年我國出口增速大多保持在20%以上,而今年9月份,出口增長17.1%。對於增速回落,海關點評說:在前幾期貿易形勢分析報告中,基於海外經濟疲弱、國內PMI出口訂單指數表現乏力、出口部門面臨巨大的結構調整壓力等方面的綜合判斷,我們已多次提及今年出口增速難以持續保持20%以上的增速,而受益於擴大內需戰略,進口增速將強於出口。據海關分析,四季度將面臨較高的基數,同時國內及海外市場需求均不具備強的擴張動力,後續月份進出口增速仍有小幅回落的可能,維持今年出口增速15%左右的判斷。
除出口受影響外,還有資本流動、市場波動的影響。連平說,資本流動的影響表現在最近資本流出的步伐加快,有的資本流出是為了救本土經濟,有的流出是為了避險。連平指出,現在資本流出一些也是好事,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放緩外匯儲備增長的幅度。不必對外部環境太過擔憂
歐美經濟不振對中國GDP影響有多大?
「不必對外部環境惡化太過擔憂,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更多來自內需。」連平說,目前出口放緩對GDP的影響有限,因為歐債危機還有救,最近G20財長會議透露出減免希臘債務、對銀行注資等積極的信息,如今,爆發2008年雷曼兄弟危機的可能性不大,經濟出現雪崩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歐美對中國出口影響的因素在變小。同時,我國這幾年積極發展內需,推動進口,外貿順差在減少。2007年我國外貿順差占GDP的7.5%,這幾年經過調整,現在下降到3.35%,這個指標說明,外部環境對我國GDP的影響在變小,越來越多的經濟增長動力來自內需。
中國外貿進口的增速一直在提高。據盛來運介紹,今年以來,尤其在三季度,中國貨物進口的增長速度要大於出口的增長速度,要高於3個百分點左右。一方面說明中國的經濟發展內需動力還比較強,另一方面,這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復甦做出的貢獻在繼續增加。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尹翔碩對記者說,誰也說不准歐美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若真的探底,將對我國經濟和GDP產生很大影響。如果歐美經濟只是放慢,對我國出口和GDP的影響也就表現為放慢。我個人認為探底的可能性小,放慢的可能性大。
歐美經濟對中國GDP拉動的具體點數有多少?連平分析,從今年來看,大概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對GDP的影響可能是負的1個百分點,這種情況比2008年時好得多,當時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對GDP的拉動接近負的4個百分點,現在全球經濟狀況要好於那時。
政策應保持審慎平衡
外部環境不佳,內部也遇到物價上漲、小微型企業經營困難等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尹翔碩認為,從短期看,國家應重新提高出口退稅,並給予出口企業優惠的銀行貸款。同時,頂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長期看,要調整結構,擴大內需。生產方面,要創造真正有利於企業做實業、有利於產品升級換代的環境;消費者方面,要真正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使他們的消費能力提高。
連平建議,國家的政策應保持審慎的平衡。他認為,貨幣供應方面不能放鬆,前3季度GDP的增長是合理增速,沒必要再刺激,也沒必要收緊。對通脹的管理也不能放鬆,對流通環節的管理要落到實處,並且持續下去;要處理好供求關係,特別是農產品的供應要做好。同時,局部要做調整,比如解決好小型、微型企業的融資問題,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農產業、水利的建設力度,對它們的信貸投放步伐應該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