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濟南時報報道,由馮小剛執導、陳國富監製的電影《溫故一九四二》前天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開機儀式由110張圖片組成的「影片籌備展」從19日起向公眾開放三天,以紀念這部電影從1993年到2011年終於開拍成功的坎坷經歷。近日,馮小剛接受媒體專訪,談到了目前備受關注的小悅悅事件。馮小剛說,《溫故一九四二》改了18年的劇本裡,有產生「小悅悅」悲劇的民族性。
改了18年的劇本讓我放不下
記者:《溫故一九四二》這個劇本是1993年王朔推薦給你看,然後你興起念頭要拍成電影的。從那時候到現在有18年了,你手上有過很多劇本,有些說放一下也就放下了。這個故事到底為什麼讓你如此放不下?
馮小剛:對,每一次放下之後,都發現還是放不下。這個劇本放了十幾年,中間我們不斷地回頭看,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發現認識的誤區,不斷地修改。直到昨天,劉震雲還在想,會不會有硬傷?我跟他說,這電影拍完了一定會有硬傷,因為總是有你認識不到的盲區。你問我為什麼喜歡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最可貴的就是有營養。所謂的營養,是指一部電影,具備認識論的價值,是一個認識論上的飛躍,而不僅僅是娛樂的價值。
冷漠在我們的民族性裡源遠流長
記者:怎麼樣的飛躍?
馮小剛:我看了《溫故一九四二》的小說後,覺得對於我們的民族,我的世界觀,包括我對自己的看法,都發生了改變。我特別愛問自己,我從哪兒來的,到哪兒去?《溫故一九四二》給了我回答。我相信它能夠幫很多人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對很多事情產生很大的困惑覺得這個社會怎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最近微博上傳的那個兩歲小女孩悅悅在馬路上被車子碾軋兩次的視頻,讓很多人討論這是不是一種冷漠,是不是一種令人髮指的暴行。很多人都覺得不理解,怎麼有人能視若無睹地走過去呢?更多的人是憤怒,在問:現在的人怎麼這樣了?其實呢,只不過是因為過去通訊不發達,傳遞不了。事實上,這種冷漠在我們的民族性裡,是源遠流長的。
還有一個東西,讓我覺得有必要拍這個電影,就是中國人的善忘。小說裡,有人問那些經歷饑荒的人,說:「1942年咱們這裡餓死了多少人?」他回答:「1942是哪年啊?記不清了。餓死人年景太多了。」但是你慢慢慢慢問,勾起他回憶,他能想起,大概餓死了有一半。我看到這兒就想,這些人也太容易遺忘了吧!三百萬人餓死是個什麼概念?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屠殺了一百多萬猶太人,全世界都知道都譴責。但是在中國河南,餓死了三百萬沒人知道,甚至連災民自己都忘了我覺得這是特擰巴的一個事兒。電影不能讓這三百萬人復活,但是也許能讓他們的死變得有價值。善忘和逃避這是我們民族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