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汪洋談小悅悅:用良知解剖醜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2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佛山日報報道,「停止冷漠」在微博上瘋狂轉發,人們開始反思:如何才能讓類似的慘劇不再發生?如何才能讓見義勇為者越來越多?

據廣東衛視報道,在昨日召開的中共廣東省委常委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醜陋,忍住刮骨療傷的疼痛來喚起社會的警醒與行動。在公眾參與下,創造揚善懲惡的制度、條件和社會環境,努力提升全社會道德水平和每一個人的道德良知,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連日來,省市多場大討論中,關於在道德與法律之外,建立救濟機制、獎懲機制的聲音逐漸清晰。

的確,各項體制機制的保障體系,救助常識的普及教育體系、危難救助的應急體系等救助大網絡的搭建關係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昨日,佛山日報記者多方走訪政府部門、民間機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這一話題,獻策保護見義勇為,共建社會救助體系。

現實困境

好姨的心結:救人被誤會我也怕

「以前救人幫人,從來沒想過會怕,但這兩年看到或聽到,幫人或救人後還被誤會的新聞多了,我也有些怕和擔心。」 佛山民間著名的好心人陳煥好說。從小時讀書到現在,她已經記不起來自己救過多少人,但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從來沒有受過別人的誤解。

不過,許多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冷漠人,讓她心痛。好姨的心裡於是有了心結:自己救了人之後,被人誤會了,怎麼辦?她告訴記者,近段時間以來,她每天都跟丈夫討論這個問題,身處事故現場,救或不救?「這個心結,我至今還沒有打開。不過不管怎麼樣,看到事情的發生,我還是會先去救人,做了再說。」

見義勇為基金調查,市一級難覓蹤影

據記者瞭解,市級見義勇為基金組織在佛山難覓蹤影。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坦陳,作為市一級層面的「組織缺失」,確實給認定事實、弘揚正氣帶來負面影響。

早在2008年,我市相關部門曾擬就了見義勇為機制建設及獎懲規定,但因種種原因,至今相關制度內容仍未出台。上述負責人表示,值得慶幸的是,禪城、順德先後建立了見義勇為基金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市級層面「組織缺失」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禪城區見義勇為基金會工作人員提供的一份文件顯示,佛山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籌建中,擬籌集500萬元啟動資金,並會加大對各類見義勇為的獎勵力度。「這只是一個徵求意見的文件,一切都不好說。」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順德運作成熟 禪城資金枯竭

2010年12月,該區正式出台了《順德區獎勵和保障見義勇為人員實施辦法》,該辦法明確規定,見義勇為人員最高可獲20萬元獎勵。

根據該辦法,對於見義勇為人員,順德區政府將採取通報嘉獎、頒發獎金或記功、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或「榮譽市民」等方式進行表彰和獎勵。同時,見義勇為人員及近親屬的人身、財產安全,因見義勇為行為受到威脅,公安機關將依法及時處理。據瞭解,其經費來源主要為財政撥款、社會捐贈以及其他合法方式籌集。

與順德相比,在過去的4年裡,禪城區見義勇為基金會舉步維艱,人手不足、資金困難成為基金會發展最大障礙。禪城區政法委辦公室一位陳姓工作人員說,基金會日常工作由政法委辦公室兩名工作人員兼管。2007年之前,基金會會不定時地舉辦活動向社會籌集,但之後,由於諸多原因,基金會停止了向外籌集善款,惟一資金來自廣州一處物業租金,「每年只有5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資產只能是勉強達到省民政廳年審的最低限。」她說,資金枯竭導致獲獎人士減少,2007、2008年共有48人獲得見義勇為基金,2009年驟減為14人,2010年僅有11人,今年至今則沒有一個人獲獎。

常識普及:

紅十字會:市民可免費學習急救知識

「要是以後看到有路人受傷,我應該怎麼正確施救呢?」昨天,記者咨詢了市應急辦、教育局等多個部門發現,儘管應急防範教育已普及多年,但臨危救助技術指引基本處於一個空白,目前尚未有一個全市範圍推廣普及的具體實施計劃。

不過,市紅十字會可向市民提供免費的初級衛生救護培訓。今年6月,市紅十字會在佛科院醫學院內設立市紅十字會救護培訓中心,向公眾尤其是重點、高危行業從業人員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職責。不過由於證件尚未辦理齊全,還沒正式開展救護培訓工作。

「如果市民願意學習,可先到各區紅十字會登記。」市紅十字會副會長鄺麗儀說,累積一定人數後,將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初級衛生救護培訓,完成培訓且經考試合格的可取得初級救護培訓合格證書。

市教育局:安全教材已在學校推廣

「我們要求每個學校每學期都必須舉行至少一次的逃生演練。」市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科梁科長介紹,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早已滲透到日常教育中。

由全省資深教育專家聯合編寫的《安全在我心》,早就作為安全文明教育教材在我市學校推廣。該本自救手冊,圖文並茂地列舉了200多個自救個例,生動形象地向學生普及臨危自救、救助知識。

人大代表建議:外來人員行善 入戶可加積分

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連日來都在十分關注「小悅悅」事件的發展。她說,她會和其他全國人大代表商量,看看如何通過立法鼓勵群眾見義勇為。取得共識的話,她會向全國人大提交立法的建議。

胡小燕認為,立法關鍵是鼓勵和倡導大家去行善。佛山沒有立法權,但可以出台鼓勵措施,例如,外來人員行善可以積分入戶等等,「不一定要從物質方面,最主要從精神方面,比如我們現在積分入戶,要是見義勇為,可以加分啊。」

省人大代表、資深律師吳青稱,小悅悅事件發生第三天,她開始搜集資料開展調研,形成完整的思路,為保障見義勇為者提出可行的建議。

專家學者說法:認證程序繁瑣需改觀

據悉,早在2001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有32名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刑法》增加新罪名「見危不救和見死不救罪」。

廣州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認為,只有救助體系不完善,被救者才會想到通過誣賴好人轉嫁危機,只要社會能夠給予足夠保障,被救者和施救者都可以免除後顧之憂,大家才敢於見義勇為,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試圖從立法等層面完善對這種行為的獎懲制度。」

在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廣東省刑法學研究會秘書長聶立澤看來,現在的法律弊端是認證程序和標準太繁瑣,英雄成被告的事也越來越多,導致人們心灰意冷。是否應該為見義勇為者立法?聶立澤說,國家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他山之石

深圳:今年9月,深圳市在對外公佈,已將《助人行為保護條例》列入201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目前,法制辦正在調研起草該條例,屆時將新制定的法規草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涉及的助人免責和助人免予起訴的相關條款尤為值得期待。

上海:據上海媒體報道,9月1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六十九次主任會議公佈《上海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草案建議稿)將於今年10月底前完成。上海市立法研究所相關課題人員稱,《條例》對於如何界定見義勇為行為,見義勇為者致殘、致傷後該如何獎勵或保護都有涉及,但仍未提到施救過程中責任應如何判定。該工作人員透露,爭取明年能正式立法。

      責任編輯:絲帶
馮小剛:冷漠早在我們民族性裡      [2011-10-21]
佛山被碾女童小悅悅凌晨離世      [2011-10-21]
汪洋要求認真反思小悅悅事件      [2011-10-21]
醫生稱小悅悅幾無恢復可能      [2011-10-21]
醫院通報:小悅悅恢復可能性小      [2011-10-20]
正直戰勝麻木 外媒關注小悅悅      [2011-10-20]
小悅悅傷情惡化 結果今日通報      [2011-10-20]
粵省委副書記譴責見死不救行為      [2011-10-19]
粵女童遭碾事件路人現身      [2011-10-18]
汪洋:廣東在海峽兩岸統一進程中肩負重要責任      [201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