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馬來西亞《南洋商報》24日刊文說,美國高官密集訪華,危機公關的意味少,強化關係的目的性強。即通過密集的外交互動,深化兩國間業已存在的機制性管道,使兩國關係沿著既定的戰略軌道前行。
文章摘編如下:
9、10兩月,美國高官排隊訪華。9月30日,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佈雷納德訪問中國;10月11日,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赴華出席第二次中美亞太事務磋商;10月17日,華盛頓州州長克裡斯•葛瑞格華率領的包括佐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夏威夷、關島和北部馬裡亞納群島等地的「訪華州長團」訪華;10月21日,白宮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隆訪華並會見中國高官。
最新消息是,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將訪華,按照美國務院的說法,這體現了美中兩國之間持續、高層次的接觸以及雙方致力於建立一個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係的承諾。
觀察家們認為,美高官密集訪華,旨在修復美對台軍售和美參院通過人民幣法案對兩國關係造成的裂痕。其實,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無論人民幣問題還是對台軍售,都是困擾中美關係的老問題,也可以說是結構性矛盾。
這種結構性的矛盾固然很難消弭,但雙方也在長期的博弈中明白對方立場,因而能用一定方式處理危機,避免矛盾激化。即如美參院通過的人民幣法案,不僅美眾院議長不支持,奧巴馬也有意反對。這意味著美參院對人民幣的壓逼,最終會是雷聲大雨點小。
而這次對台軍售,趕在台灣2012「大選」之前,是中美兩國、「美台」關係和台海兩岸形勢綜合制約下的結果。
就大局而言,美國高官密集訪華,危機公關的意味少,強化關係的目的性強。即通過密集的外交互動,深化兩國間業已存在的機制性管道,使兩國關係沿著既定的戰略軌道前行。
考慮到中美間已經有戰略經濟合二為一的對話機制,不同部門和層次的官員互動,使得機制性對話充滿靈活性,也有助於解決中美兩國存在的技術性和臨時性難題。這對潤滑兩國關係,是必要的外交舉措。
以美國州長訪問團的訪華為例,就預示著中美關係的新變化。因為中美外交互動,以往集中於兩個層面:一是中央政府層面的互訪;二是中國地方政府對美國的單向訪問。尤其第二種形式,凸顯中國向美國學習和取經的美強中弱事實。
現在,美國州長聯合訪華,稱得上某種意義上的顛覆,即美國各州開始關注並重視中國社會的發展模式與經驗,體現了中美關係從中央到地方的深化,蘊含著雙邊關係更加平等和務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行政層面的互動,中國還逐漸重視同國會的合作,尤其是對那些對華充滿歧見的參眾議員敞開心扉,邀請他們來華參觀訪問。國際關係和人際關係一樣,良好頻繁的活動才能消除誤解達成諒解。
對於美國高官的密集訪華,人們大可不必過分解讀,還是以平常心對待為好。尤其在全球經濟危機依然不見好轉的情形下,中美兩國對於穩定全球經濟大局負有責任。
而且,近來美國國內局勢也頗不安定,「華爾街佔領」讓白宮焦頭爛額,利比亞卡扎菲之死剛剛揭開這個非洲國家的重建序幕,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不見緩解,中美只有協調立場,才能應對來自雙邊或多邊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