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1月1日清晨,神舟八號飛船從西北戈壁灘成功發射。已進入近地軌道的飛船將於兩天內完成與中國空間實驗室雛形———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據介紹,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預計交會對接的時間是3日凌晨,屆時兩個飛行器正飛行在我國甘肅、陝西上空。
「接吻」後將相攜飛行12天
目前,神八飛船已經過5次變軌,將從初始軌道轉移到高度約330公里的近圓軌道,在天宮一號後下方約52公里處開始與其建立通信,進入自主導航,準備交會對接。
據介紹,神八飛船將在11月3日凌晨與天宮一號進行第一次交會對接。此後組合飛行,12天後,也就是在本月14日,神八將撤離天宮一號,然後再進行對接,共同飛行2天之後,16日神八將第二次撤離天宮一號,17日返回地面,屆時,天宮與神八的交會對接工作圓滿完成。
交會對接將實現測控全可見
交會對接為何選擇在我國甘肅、陝西上空實現?據北京飛控中心總體室工程師陳翔介紹,甘肅、陝西兩地測站分佈比較密集,屬於搭界弧段,可實現測控全可見。同時,甘陝兩地又處於天鏈01星和天鏈02星兩顆中繼衛星的覆蓋地段,能夠保證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從相距140米的停泊點,到最終的靠攏鎖緊階段,整個過程都在我國觀測範圍內。
陳翔說,測控全可見的意義在於,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能夠及時進行測控,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從而保證各類操控的可靠性。
由於軌道運行原因,第一次交會對接的整個過程正好處於夜間,即太陽光無法照射的陰影區,肉眼很難看到,只能通過專業手段進行觀測。據介紹,預計第二次交會對接處於白天,其實現位置基本上也處於我國甘肅、陝西上空。
將成為第三個擁有對接技術國家
這次交會對接試驗將為我國2020年左右建立空間站奠定重要技術基礎。試驗成功後,我國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完全獨立擁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神舟八號將通過遠距離導引、自主控制,靠近已在軌飛行的天宮一號,實現兩次對接和組合體飛行,隨後返回地面。神舟八號飛行期間,中國和德國將利用裝載在飛船上的通用生物培養裝置,合作開展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言人武平說,神舟八號是改進型飛船,具有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功能,沿用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艙構型,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與此前的飛船相比,一半以上設備發生了技術狀態變化。其中,新研製設備約占15%.
神舟八號此次雖是無人飛行,但完全按照載人要求設計,旨在驗證改進後的飛船能否適應載人航天飛行要求。
武平說,飛船的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有所提高。飛船可在前期獨立飛行5至7天的基礎上,具備與目標飛行器對接後停靠180天的長期在軌能力。2005年,中國發射的神舟六號實現了載人航天的多人多天飛行技術。
此外,由於採用了新的電池片,神舟八號的太陽帆板發電能力增加50%;降落傘和著陸緩衝系統也有所改進。
明年對接至少一次是載人飛行
此次交會對接任務完成後,神舟飛船將逐步形成狀態固化的天地往返載人飛船,組批投產。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明年還將與神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
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是國際航天領域公認的技術難題。國際上300多次空間交會對接實踐遇到過很多波折,甚至發生過飛行器相撞事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一旦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中國就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技術和能力,「這將為開展更大規模的航天活動提供可能」。
他說,中國未來空間站將由三個艙段組成,重量在60噸量級,加上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將達到80多噸,「這個規模能滿足中國空間科學研究的急需,將來可根據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增加艙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