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螢火一號變軌失敗 剩3天搶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螢火一號」征程示意圖。CFP

【文匯網訊】據京華時報報道,北京時間昨天凌晨4點16分,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搭載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之後星箭正常分離,將探測器和上面級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然而隨後不久,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宣佈,「福布斯-土壤」 探測器及其所搭載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出現意外,沒有按計劃實現變軌,未能如約奔赴火星,目前仍處於近地軌道。

據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發佈的消息,將「螢火一號」和「福布斯-土壤」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天頂-2SB」運載火箭。按計劃,火箭發射升空688秒後, 「福布斯-土壤」探測器與「天頂-2SB」運載火箭的第二級脫離。安裝在「福布斯-土壤」探測器上的主發動機將在此後啟動,並通過3次點火將兩個探測器送入飛往火星的軌道。全部飛行過程將歷時300天左右。到達火星後,「螢火一號」將與「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分道揚鑣,開始自主飛行,開展我國首次火星探測。

俄塔社援引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的話說,「福布斯-土壤」探測器目前仍然處於近地軌道,其主發動機一直沒有啟動,燃料箱也沒有與探測器脫離。波波夫金說,導致出現意外情況出現的原因顯然在探測器的控制系統。俄航天部門應該還有3天時間對探測器的飛行狀態進行調整。

據介紹,該探測火星計劃是中俄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螢火一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攜帶等離子體探測包、磁強計、掩星接收機、光學成像儀等四種探測儀器。「螢火一號」原計劃2009年10月發射,後因俄方採集火星土壤樣品的取土器需改進,研製計劃推遲,發射隨之推遲至今年。

目前,我國飛行最遠的航天器是嫦娥二號,今年8月25日進入太陽與地球引力平衡點——拉格朗日L2點。「螢火一號」的飛行距離大約是嫦娥二號的200倍,按計劃將穿越3.5億~4億公里漫漫旅途向火星進發。

「螢火」七問

「借船出海」能節省時間資金

1 「螢火一號」為何搭俄「順風車」?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螢火一號」工程應用首席科學家吳季此前表示,對於中國來說,在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深空測控網之前,借用俄羅斯的探測器一同飛往火星,並開展聯合探測,可將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的探測數據、深入開展對火星研究的時間提前。

航天專家龐之浩也認為,我國作為探測火星的「新手」,「螢火一號」此番「借船出海」能節省資金、借鑒他國成熟經驗,獲得國外深空測控網的幫助。

「沉睡」到達火星後獨立工作

2 「螢火一號」探測火星一共分幾步?

航天專家龐之浩說,按原計劃,「螢火一號」的飛行大致有環繞地球、地火巡航、環繞火星三個飛行階段。在到達火星之前,「螢火一號」將一直處於「沉睡」狀態,兩者通過電纜連接,「螢火一號」的能量由「福布斯-土壤」供給。

按計劃,「螢火一號」隨俄羅斯火箭升空後,將由「福布斯-土壤」帶領,在距地面200公里的圓形軌道飛行4小時,後變軌至距離地面1萬公里的過渡軌道,繞大橢圓一圈,經26小時的無動力飛行後,主發動機點火,兩個探測器將徹底告別地球,進入地火軌道。

「這是一條雙曲線軌道,飛行時間很長,大概需要300天。」龐之浩說,經歷10個月左右的聯合飛行後,兩個探測器將在火星引力作用下,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一起飛行3天後分離,「螢火一號」進入在軌測試和在軌運行階段,太陽能帆板展開,並開始進行獨立探測。

如變成地球衛星將喪失作用

3 「螢火一號」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龐之浩說,之前也有過火星探測器經調整後重新入軌並成功的案例,但這樣的案例很罕見。從目前的消息來看,「福布斯-土壤」探測器進入地火軌道失敗,嘗試幾次點火都不成功。以窗口期限、電池存量等考慮,它還有3天時間可以調整飛行狀態。目前應該出幾個方案,從可能性最大的方案開始實施。

龐之浩說,如果不成,「螢火一號」就會跟著「福布斯-土壤」探測器一起繞地飛行,變成地球衛星,但其功能全部按火星探測設計,「如果變成地球衛星,也就喪失了作用。」

4 「螢火一號」

中國志在探索 火星空間環境

最大特色是什麼?

從外表上看,「螢火一號」的顯著特點是「小」。吳季曾坦言,其在技術上最大的挑戰便是「小」,因受俄方發射重量的限制,「螢火一號」之輕,實屬罕見。載荷小、距離遠、任務重,「螢火」實為不易。

從軌道上看,與其他探測器大都在火星近地面極地軌道飛行不同,「螢火一號」計劃沿近火點800公里、遠火點80000公里、軌道傾角正負5度的大橢圓軌道運行。龐之浩解釋說,這與它肩負的使命息息相關。

此前的火星探測,主要圍繞火星上有沒有生命、有沒有水而展開,低軌道能更好地觀測火星全球。「螢火」此行,主要為空間探測、大氣探測而去,填補當前人類對火星高層大氣、電離層、磁層環境、太陽風等相互作用的瞭解空白。

「這個軌道設計很新穎,能讓『螢火』在與地球、與『福布斯』之間發送信息時,信號的傳輸路徑都切入火星大氣層,這樣一來,就能試驗火星大氣環境對信號的干擾。」龐之浩說。

從地球奔赴火星「道阻且長」

5 火星為何被稱為「航天器的墳墓」?

在人類探測火星的歷程中,有無數「殉道者」。據龐之浩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累計發射41顆火星探測器,只有20顆成功,勝算不到一半。

為何成功率如此之低?因這條路「道阻且長」。龐之浩說,此前失敗的火星探測器,大都沒能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或失去聯繫,或著陸失敗。「螢火一號」此番行程,也面臨眾多嚴峻考驗。

首當其衝的,便是遠距離飛行,龐之浩介紹,地火軌道十分複雜,空間環境險惡,在這一過程中,探測器一方面因遠距離飛行,信號強烈衰減,不能隨時與地面保持聯繫,還隨時可能遭受「空間碎片」、「太陽風暴」等襲擊,旅途可謂荊棘遍佈。

即使成功抵達火星軌道,危險也遠未減少。因火星地表起伏大,磁場分佈十分不均勻,給飛行帶來不穩定因素,需時時調整。更可怕的是,探測器必須經歷 「長火影」考驗,即在火星軌道飛行期間,長時間處於陰影區,沒有光照,就沒有能量源和熱量源,溫度降至零下200度,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凍死」。此外,火星風大、沙塵暴大,如果著陸,還要謹防動力裝置被沙塵覆蓋後掩埋,否則將寸步難行。

後年獨立發射火星探測衛星

6 我國將於何時獨立探測火星?

據介紹,我國火星探測計劃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實施火星環繞探測,並開展軟著陸技術驗證;第二步是實施火星軟著陸,開展火星就位探測;第三步是實施火星無人採樣返回。三步簡稱「繞」、「落」、「回」,「螢火一號」是第一步。

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院士今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我國計劃於2013年,獨立發射首顆火星探測衛星。

「我國下一次探測火星將是完全自主的火星探測,但也會同時邀請國際合作夥伴參與,共同為人類探測太陽系作出貢獻。」吳季說。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此前表示,「中國目前已完全具備獨立探測火星的能力,利用自主研發的測控系統,發射自己的火星探測器沒有任何問題」。

中國需建自己的深空探測網

7 火星之旅我們還需做哪些努力?

龐之浩介紹,獨立探測火星,運載火箭首先需達到一定的運載能力,即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每秒,方能讓衛星掙脫地球束縛,奔向地外行星。

探月衛星只需達到10.9公里每秒即可,相比之下,發射嫦娥二號的火箭,還需進一步加速。對此吳季曾表示,我國目前火箭已有足夠的運載能力。

此外,我國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深空探測網,而這是探測火星之必需,因為在航天器遠距離飛行中,信號捕獲與控制尤為重要。龐之浩解釋,就火星探測來說,因信號存在幾十分鐘的延遲,大大增加了飛行控制的難度。距離遠、信號弱,就需要能力更強、範圍更廣的測控站,捕獲飛行器發自遙遠太空的信號,得知其運行狀況,及時作出調整。「螢火一號」如果工作,數據的上傳下達都離不開俄羅斯、歐空局地面站的幫助,但合起來也只能下載5%至10%的數據量。據介紹,我國預計明年建成國內深空探測網部分,2016年建成國外部分,屆時將用於支持我國將來的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和其他深空探測任務。

      責任編輯:Shine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發射      [2011-11-09]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順利升空      [2011-11-09]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年內升空      [2011-02-24]
網友稱置頂拆遷帖 遭警方威脅      [2011-11-10]
傳深圳強姦案女子不堪流言自殺      [2011-11-10]
遼寧女貪官斂財逾億驚動中紀委      [2011-11-10]
戰略轟炸機:中國核打擊短板      [2011-11-10]
李嵐清渝辦藝術展 薄熙來參觀      [2011-11-10]
兵分16路 粵清剿台山「海盜」      [2011-11-10]
北大教授粗口罵記者被校方約談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