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媒:西方防中俄「否決聯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2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編譯報道,阿拉伯之春讓整個大中東地區陷入了長久的混亂與動盪之中。美國以及整個西方世界直接或間接地介入和干涉是這場「地區革命」主要的推動力量之一。雖然阿拉伯世界的新格局還遠未形成,但這場革命運動卻意外促成了一個「聯盟」的出現——中國和俄羅斯的「否決聯盟」。

美國《外交政策》日前刊文稱,觀察世界各國對中東問題的態度會發現,中國和俄羅斯越走越近了。中俄雖然有各自的利益考量,但在對美國和西方外交政策上的反對態度卻「出奇的一致」。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俄要麼反對西方的議案,要麼表達自己的保留意見。在某種程度上,中俄看起來表現地相當「團結一致」。而對其它國家來說,中俄的協調合作稀釋了,甚至是消除了以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全球政治。

文章稱,儘管這些因素是複雜的,但現實卻明顯很多,西方的政治家和決定者需要好好瞭解一下中國和俄羅斯了。

首先要摒棄的觀念就是,這完全與意識形態無關。雖然中國仍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現在的中國與「毛時代」的中國已經很大的變化,包括它的外交政策。而俄羅斯早在20年前就已經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了。現在主導中國和俄羅斯的都是實用主義。

當然,中俄之間也會出現一些區域性的地緣政治摩擦和競爭。中國的全球利益基本上是經濟利益。例如,中國在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有四分之一都來自伊朗。中國的企業也參與了該地區的多項工程建設。而俄羅斯作為北非幾個國家主要的武器或核能技術供應商,在該地區也有相當可觀的利益。

不論北京還是莫斯科對中東統治者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親切感。畢竟,穆巴拉克可是美國長期的盟友,突尼斯的本.阿里也和巴黎走得很近,卡扎菲早在2003年就同西方和好了。

當然,敘利亞的阿薩德有所不同。敘利亞在冷戰期間曾是蘇聯的盟友,現在也同俄羅斯保持著友好的關係。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敘利亞就開始用俄制的武器裝備軍隊了,而地中海的塔爾圖斯港也是一個俄羅斯海軍的機構的老家。

俄羅斯當然不想失去敘利亞。所以,自從三月份阿薩德開始顯得前途未卜時,俄羅斯就開始同敘利亞反對派展開了接觸。接著,俄方在莫斯科接待了敘利亞反對派,並譴責暴力行動。俄方也不斷地催促敘利亞當局進行政治改革,儘管俄羅斯不久前才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敘利亞武力鎮壓民眾抗議活動的決議。

中方對敘利亞問題的立場是,中國將「支持敘利亞人民」。然後,中國與西方政府對待敘利亞人民的「支持」卻有很大的區別。對西方國家來說,這樣的「支持」就意味著主動介入,原則上並不排除使用武力。而對中國來說,「支持」的意思是,中方將允許敘利亞人民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進行自己的選擇,並尊重敘利亞人民最後選擇。事實上,北京確實是這麼做的,利比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同中國一樣,俄羅斯也拒絕西方軍事力量介入他國的內政中,不論是以人權還是以民主的名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俄只關心自己的安全問題。

敘利亞在中東國家的核心位置意味著,如果敘利亞爆發了全面的國內衝突,將會影響它的鄰國——尤其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並將給真主黨和哈馬斯發揮作用的機會。俄羅斯比較擔心的是北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的伊斯蘭極端主義,而中國由於在中東進口大量石油,也不希望看到敘利亞垮台。

原則上,一方面向敘利亞當局施壓,一方面促進敘利亞內部的對話將會預防出面最糟糕的局面。但是事實上,中國和俄羅斯必做認識到西方已經決定將阿薩德趕下台,並已經開始準備推翻現有政權。從這個角度看,對敘利亞的制裁只是其中一步,軍事措施將會緊接而至。

中俄同美歐對待敘利亞問題上的不同態度基於兩個原因。一是,中俄相信主動去干涉他國內政是明智和有用的。二是,中俄對於阿薩道政權倒台作為反伊朗戰略 的一部份並沒有迫切的利益需要。中俄認為,美國以及其盟友現在已經被短期的政策所主導,而不顧長遠的戰略考量。

所有或是部份的這些顧慮可能是合理的。但是,北京和莫斯科也必須承認「批評」不能等同於「領導」。現代國際領導力需要通過現實的手段來實現,通過幫助別人來建立共識。單單「說不」是遠遠不夠的。

      責任編輯:晨彥
俄媒:中俄互猜疑 軍事合作停止      [2011-11-15]
中俄火星探測器仍無法聯繫      [2011-11-14]
中俄火星探測器仍未順利入軌      [2011-11-10]
敘利亞致信中俄 斥美介入騷亂      [2011-11-07]
美國首度指責中俄網路攻擊      [2011-11-04]
中俄元首在康城舉行會晤      [2011-11-03]
外交部駁中俄海外投資涉腐說法      [2011-11-02]
中俄與歐美爭奪網絡空間主導權      [2011-11-02]
足協回應中俄0-15:不算恥辱      [2011-10-27]
美媒為歐盟離間中俄關係支招      [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