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世紀》報道,美國東部時間11月30日早8點,當人們還在消化兩個小時前中國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時,一劑效力更大的強心針注入歐美市場。
美國、歐洲、英國、加拿大、日本和瑞士央行聯合宣佈,將從12月5日起降低短期美元互換利率50個基點。在飽受債務折磨的歐洲因流動性匱乏而急需美元資金之際,此舉不啻美聯儲為全球降息。
美國PNC金融服務集團高級經濟學家葉文斌向財新《新世紀》解釋,根據六大央行降低互換利率的雙邊互換協議,美聯儲可將美元借給歐洲央行,緩解歐洲央行的美元流動性壓力;歐洲央行需要提供同樣價值的歐元作為抵押,但美聯儲不會把這部分抵押資產從其在歐洲央行的存款賬戶取出。歐洲央行再向歐洲商業銀行提供美元流動性,待商業銀行向歐洲央行還本付息後,歐洲央行再將這部分美元資金歸還美聯儲。
「協議並沒有明確提出數量限制,這意味著互換的規模並非由美聯儲決定,而是由歐洲央行願意借多少來定。」葉文斌說。
與2008年秋天不同,此次病灶不在美國次貸市場,而在歐洲主權債務;當時問題出在金融機構,發達經濟體政府資產負債表還相對健康,而這次則是政府債務已成毒瘤,隨時殃及金融機構。
「此舉是為了防止金融機構流動性危機演化為倒閉危機,為本已脆弱的政府財政再添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孫濤說。
穆迪經濟學家加伯(Ben Garber)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現在有必要採取超常規行動避免歐洲銀行的流動性危機,主要央行必須採取行動支撐全球金融體系,確保下一步形勢惡化不會導致私營金融機構的無序崩潰,因為各國央行已經從雷曼兄弟的倒閉中學到了沉痛的教訓。
通過注入更多流動性來化解危機,是飲鴆止渴還是必經之路?無論如何,全球央行聯合行動的序幕似已開啟。
更便宜的美元
機構之間的不信任程度達到多年來高點,歐洲銀行業日益面臨美元流動性緊張局面
此番六大央行達成的協議具體內容包括:將現有的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定價降低50個基點,新利率將從12月5日開始應用於所有操作中,且協議的授權時間將延續到2013年2月1日。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以及瑞士央行還宣佈將繼續為期三個月的投標操作。
此外,六大央行還達成臨時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由此,在市況需要時可提供其中任何一個國家貨幣的流動性,這一協議也將持續到2013年2月1日。
央行聯合行動的主意是誰想出來的?美聯儲聖路易斯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說,「我不知道,這是民主的決策過程,我很願意支持。」
政策出台當天早上,CNBC著名財經節目主持人克萊默(Jim Cramer)將這一天稱為「經濟上的諾曼底登陸日」,並暗示這一舉措可能將某一家處於崩潰邊緣的歐洲銀行拉了回來。
最近幾個月,國際金融市場信心缺失,機構間不信任度達到多年來高點,歐洲銀行業日益面臨美元流動性緊張局面。惠譽評級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5月底至10月底,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在歐元區銀行的投資減少42%;資金從法國市場撤出尤為嚴重,一些貨幣市場基金在法國市場的頭寸減少超過三分之二。
為應對流動性困局,全球主要央行間的貨幣互換並非首次。2007年12月,在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全球主要央行曾推出貨幣互換,至2010年2月結束。三個月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美聯儲恢復貨幣互換,原計劃2012年8月到期,此次協議將之延長至2013年2月1日,並降低了美元的借貸成本。
「美元互換協議是這場金融危機中的無名英雄。」高盛經濟學家潘德爾認為,提供美元貸款在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中起了關鍵作用。最高峰時,美聯儲通過貨幣互換協議提供6000億美元貸款,佔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約四分之一。
救援與自救
六大央行聯手,實質卻是美聯儲變相救助危機深重的歐洲國家
美聯儲在聲明中特別強調,美國金融機構目前在短期市場獲得流動性並未面臨困難。BMO資本集團外匯策略師布什切(Andrew Busche)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即使市況惡化,美聯儲也有一系列工具可供支持,因此,此次行動的主要著眼點在於大西洋彼岸。
這實質是美聯儲變相救助危機深重的歐洲國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不久前結束的歐盟-美國峰會上表示,美國準備作出自己的貢獻。但美國駐歐盟大使柯拉德(William Kennard)隨後便強調,美國無意對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提供任何實質性援助:「美國願意提供建議、指導,但我們自己也面臨問題。」
前達拉斯聯儲副主席、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斯科(Gerald O』Driscoll)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此次與其他幾大央行一起行動,更像是在為美聯儲打掩護,「這相當於美聯儲在幫助歐洲疏困,至於其他央行加入,我認為更多是政治考慮,以免美聯儲的動作顯得過分明顯。我相信美聯儲將為其拯救歐洲債務危機而面臨質詢。」
果不其然,在美聯儲宣佈出手當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保守派參議員保羅(Ron Paul)就聲稱美聯儲是在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拯救「肆意揮霍」的政府。這位美聯儲的堅定反對者還暗示,美聯儲受到白宮的影響。
孫濤認為,美聯儲之所以如此介入,一是因為歐美金融市場密切聯繫,美國金融機構持有的歐洲銀行債和國債說不清楚風險敞口到底有多大;二是如果貿易大幅下滑,會對美國經濟復甦造成直接衝擊,現在市場影響已經超出物質範疇而是到了信心危機;三是美國明年大選,目前失業率高企,需要經濟加快復甦。美國目前情況下「援助歐洲就是在幫助美國自己」。
高盛經濟學家威爾遜(Dominic Wilson)在11月30日發佈的報告中稱,由於有些歐元區銀行在非歐元區市場有業務,收縮資產負債表的壓力會通過「去槓桿化」的渠道在市場間蔓延。他認為,歐元區風險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比目前看到的貿易層面的影響更嚴重,主要通過金融市場渠道。美聯儲最近的高級信貸員調查顯示,銀行可能收緊信貸標準的前兆已經出現。
最近相對樂觀的經濟數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投資者對美國再度陷入衰退的擔憂。美國自動數據處理就業服務公司(ADP)11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美國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增加20.6萬。
但多數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前景不樂觀。威爾遜預計,2012年上半年美國GDP增速將從2011年下半年的2%放緩至1%;重要的原因是,財政政策對美國真實GDP的負面影響在2012年初將擴大到1個百分點。
在此形勢下,盡可能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對美國顯然也是必然的選擇。
只是開始 「預計美國將推出QE III」
在六大央行聯手行動的刺激下,全球股市表現極為亢奮。當天美國三大股指漲幅均超過4%。道瓊斯指數上漲490.05點,創下2009年3月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標普500指數上漲4.3%,是8月以來最好的單日表現。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報收2620.34點,上漲104.83點。
承壓已久的金融股漲幅最大。11月29日因為標普降級而跌至2009年3月以來最低價格的美國銀行,上漲7.3%;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漲幅均超過8%,摩根士丹利漲幅更是達到11.1%。
此次聯手行動雖是意外之喜,但市場如此劇烈的反應仍有過激之嫌。多位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此次行動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市場上的流動性壓力,但遠不能解決根本的清算能力問題。六大央行的聯合行動對全球金融市場支撐的信號意義,遠超過其實際作用。
穆迪經濟學家加伯認為,11月30日央行間的互換協議,僅僅是已有項目的擴展,「其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被誇大了,市場的積極反應也有些過頭」。問題的關鍵還是主權債務,歐盟、歐洲央行和IMF仍然必須採取必要的支撐和改革措施,來緩解金融市場的動盪。
對商業機構,流動性不足意味著目前沒有流動資金還債,而失去清償能力是指資產總額少於負債。對於主權國家,則有所不同,其清償能力,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總量和稅收能否跟國家的各類債務和財政義務同步增長。目前希臘已經明確會出現違約或減記,所以國家的清償能力就失去了可信性。
各大央行的做法目前只是治標之策,真正問題在於歐洲銀行持有大量正在惡化的主權債券,而包括德國在內的北歐國家反對在建立統一的財政機制之前,用歐洲央行來解救陷入困境的國家,這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國家主權債面臨的壓力。
葉文斌認為,此次行動在於給歐洲各國達成政治協議提供了時間窗口,而能否達成包括建立歐元區統一財政體系的政治協議,將關係到能否解決清償能力問題。「問題是現在釋放的流動性在未來如何被吸收。」他認為,近期歐洲受經濟形勢所限,通脹風險並不大,美國的通脹短期內也會在美聯儲的預期範圍以內,但未來如何應對將成為挑戰。
參與聯合行動的六大央行各自情況迥異。英國央行面臨和歐洲央行類似的問題;加拿大央行本身不太需要美元流動性,反而可以提供支持;瑞士央行本身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有能力對歐洲央行進行更多援助。這幾家央行更主要是發揮配合作用,不能在這時候收緊美元流動性,但行動主力肯定是美聯儲。
然而,六大央行聯手注入流動性這一行為,被多位市場人士解讀為,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可能比預料到的或已經浮出水面的更嚴重。因此,這次行動只是開始。
「幾家主要央行極有可能採取進一步的協同行動。」加伯認為,央行可以找到很多有創意的方式,向銀行提供融資支持,包括通過注資、由各種抵押物支持的貸款或者債務擔保。
高盛經濟學家威爾遜也認為,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更激進政策的可能性大大增強,「預計美國將推出QE III」。
美聯儲聖路易斯主席布拉德認為,如果出現類似2008年至2009年的流動性危機,央行可以創造出各種新型工具支持市場,第一步是重啟前兩年已經用過的、經過實戰檢驗的工具。但他強調,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央行貨幣政策,而是有些國家政府借債過多,解決主權債務危機沒有「靈丹妙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