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新聞週刊評論文章,對中國來說,南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些人說南海是中國的國家利益,或者更進一步地講,是核心國家利益,因為其涉及到中國的主權問題。但實際上,南海不僅僅是主權的問題,更是中國的生命線。一旦失去南海,中國的海洋地緣優勢可能不再存在,會不可避免地要成為一個內陸國家。為什麼可以這麼說?
中國的東邊已經有牢固的美、日、韓同盟。這個聯盟以美國為統領,且已經高度制度化。日本民主黨上台執政後,當時的首相鳩山曾試圖追求和美國較為平等的關係,不過以失敗告終。鳩山政權的失敗說明了任何一個日本政府很難改變這個制度現狀。而「天安號」事件之後,美、日、韓聯盟有強化的趨向。這個聯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其一,中國很難通過東邊成為海洋國家。其二,日、韓等國可以利用聯盟來增進本身的利益從而損害中國的利益。例如日本可以在東海問題上增加其談判能力。日本決定把釣魚島等具有爭議性的水域進行「國有化」就是試圖利用目前聯盟有利於日本這樣一個局面。最近釣魚島事件發生之後,日本和美國的關係也表明日本在這方面的意圖。其三,聯盟也可以對中國構成直接的安全威脅。美國在小布什政府期間已經完成了亞洲「小北約」的佈置,通過戰略調整大大提升了對其界定的「敵國」的打擊和摧毀能力。
在中國的西南面有印度洋。顧名思義,印度洋是印度必爭的勢力範圍。中國和印度洋沒有直接的通道,現在試圖通過緬甸來打通這個海洋通道。這就說明,中國幾乎也沒有希望通過印度洋成為海洋國家。因為這裡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其一,中國和緬甸的關係。緬甸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也在理性地尋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遊走在中國、印度,甚至美國之間。其二,印度和中國的關係。印度也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並且充滿著民族主義情緒。其國內強硬派一直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和潛在「敵人」。印度不會容許中國把印度洋成為海洋國家的通道。其三,印、美關係。一旦美國視中國為對手,那麼印度很容易倒向美國。美國和印度近年來的關係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而且多邊軍事合作和協調也已經開始,例如美國、日本和印度的軍事合作。
因此,對中國來說,成為海洋國家的唯一希望在於南海。這就是為什麼說南海是未來中國的生命線。現在美國人談南海航道的安全與穩定的問題,好像話語權在美國這一邊。實際上,這應當是中國的話語權。這個話語權是中國有關方面的不作為才拱手讓渡給美國的。無論是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還是作為一個高度依賴資源進口的大國,南海航道的安全決定了中國的經濟是否能夠正常運作的問題。鄧小平當年在南海問題上提出「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是為了給國內的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而在今天的國際環境裡,這個提法又有了新的甚至是更為重要的含義。很顯然,對經濟體系運作的威脅可以直接威脅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政治含義。、
儘管今天的南海局勢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但如果不能直面現實,未來局勢必然惡化。如何應付挑戰?這就首先要提問:今天這個局勢是怎麼來的?只有理解了怎麼來的,才能找到如何控制和解決問題的理性方法。很顯然,今天的局勢並不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以往歷史的結果。實際上,對長期觀察南海局勢的人來說,出現今天的局勢毫不意外,而是在理性預期之中的。
誰都明白南海問題的歷史複雜性。現在各國都在尋找有利於自身的歷史根據,但客觀地說,要從歷史根據來解決問題可能是一項不可能的使命。南海問題的主要特點是其只能控制和管理,而不能解決。正因為如此,當年鄧小平才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現實主義設想。在這個設想指導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和其他相關國家在雙邊層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成效不大。相關國家似乎並沒有很大的動力或者動機和中國搞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有關方面忘記了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關國家沒有動力和動機?原因似乎也很明顯,中國對這些國家還沒有足夠的影響力,或者說,這些國家認為沒有必要把這個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其實,較之中國,有關國家可以說是小國。小國家就其本能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單獨面對一個大國,不管這個大國有多麼的善意。因此,這些國家轉向了多邊主義。對它們來說,需要多邊來制約中國的行為。這就是很多年來,這些小國家一直想努力把南海問題放置於東盟多邊構架內的原因。這次,在美國的支持下,這些國家終於如願以償了。儘管中國並沒有考慮接受這方面的多邊主義,但仔細分析起來,這樣做也符合中國的利益。儘管多邊並不見得能夠解決問題,但多邊對所有相關國家都是一個制約。或者說,如果多邊對中國有約束,那麼對其他相關國家也有約束。東盟其他和中國沒有這方面糾紛的國家當然希望中國和相關國家能夠通過雙邊關係來求得問題的解決,但在雙邊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多邊關係就是成為維持和平局面的有效機制。中國並不想把這個問題多邊化,認為多邊化反而會使得問題複雜化。儘管中國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但問題在於雙邊關係長期沒有進展。
除了多邊化,有關國家也在努力使得南海問題「國際化」,一些國家(越南和馬來西亞)已經把有爭議的區域提交給國際法庭,希望通過國際組織的介入來求得問題的解決。中國當然也不希望走這條路。
在雙邊解決不了,而中國又不接受「多邊」和「國際化」的情況下,怎麼辦?這就發展到目前的「大國政治化」,即美國的介入。一旦「大國政治化」出現,就給南海局勢注入了無窮的變量。無論是雙邊關係、多邊關係還是國際化,如果能夠解決問題,東南亞國家都是可以接受的。儘管並不是所有東盟國家都和中國有著南海方面的糾紛,越南、馬來西亞等都是東盟成員國,東盟其他國家有道義和責任來關心。但「大國政治化」則不然。很多東南亞國家和中美兩國都有很深厚的關係,中美和平共處是這些國家的最大利益,但一旦中美兩國發生衝突,一些國家就會面臨靠向哪一邊的問題,正如在冷戰時期所發生的那樣。就是說,在南海問題上,「大國政治化」並不是東南亞國家的最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