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民晚報報道,長期以來,「農民工」已經成了人們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習慣性稱呼,最近,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談及「農民工」這一稱謂時表示,這樣的稱謂本身就帶有歧視色彩,呼籲社會慎用這一稱謂。
「工農商學兵,本是職業的劃分,為什麼唯獨『農民』永遠要被加上特定的標籤呢?」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昨天在與社科界專家學者座談時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並呼籲取消「農民工」這一稱謂:「農民是職業呀,哪有生出來就是工人的?哪有生出來就是商人的?結果偏偏農民生出來就是農民。我提了好幾次,盡量不要用『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當工人就是工人。要不你乾脆都是這樣,農民幹部,當了常務副省長了也是農民幹部,農村出來的嘛。」
盧展工認為,「農民工」這一稱呼的背後隱藏的是一系列的歧視,要努力消除身份界限,鼓勵外來務工人員融入社會。盧展工說,到哪個地方就應該融合到單位,融合到學校,融合到我們社會,社會才能和諧。
其實,長期以來,人們提到「農民工」時並無惡意,反倒往往摻雜了同情、悲憫的情懷,可是記者在街頭調查發現,在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看來,這個稱謂本身就意味著區別對待。
記者問一名從外地過來打工的裝修工人:「願意別人這樣稱呼您嗎?」
裝修工人回答說:「不願意。感覺有點跟城市人不一樣的感覺。」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明鎖認為,「農民工」這一稱謂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社會,但要真正消除這一稱謂背後的不公,還有賴於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