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華社3日播發《總攬全局 科學發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2011年治國理政紀實》一文,全文共分七節,整理中共中央2011年治國理政的要點。分別系: 一種眼光縱觀世界——劈波斬浪,領航中國奮勇前行;一條道路更加寬廣——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份情懷溫暖人心——保障民生,提高發展的包容性;一項任務亟待破解——管理創新,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一股力量奔湧不息——發展文化,強我中華民族之魂;一個舞台更加廣闊——和平發展,中國聲音世界迴響;一面旗幟更加鮮艷——加強黨建,推進新的偉大工程。
總攬全局科學發展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2011年治國理政紀實
據新華社報道,2011年--這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年:「十二五」時期開局,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10年開啟,走過90年奮鬥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從新的起點再次出發。
一年裡,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運籌帷幄,沉著應對,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作出一系列關係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決策,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為繼續實施「十二五」規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種眼光縱觀世界--劈波斬浪,領航中國奮勇前行
偉大的事業,總是在不斷應對挑戰中鑄就新的輝煌。
2011,伴隨新年鐘聲,中國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4000美元新台階。
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此時的世界,迷霧重重,危機不斷。
西方發達經濟體面臨著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經濟困局。全球經濟增長疲弱,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增多,貿易摩擦加劇。新興經濟體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和通脹加劇的雙重壓力。全球經濟復甦前景撲朔迷離,悲觀情緒持續蔓延--世界經濟處在低迷困頓、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國際政治格局深刻變化;西亞北非出現劇烈的政治和社會動盪,一些國家政局多變;地區衝突此起彼伏;氣候變化、核不擴散、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人類和平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形勢逼人,知難而進。
審視中國,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複雜形勢,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
更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充滿迷霧、激流、險灘,考驗著領航中國巨輪的決策者。
找準方位,才能把握航向;沉著清醒,方能堅定前行。
「儘管存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但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1年元旦,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發表講話,對形勢作出清醒而富有前瞻性的判斷。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全國要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堅定必勝信心,牢牢把握機遇,創造性開展工作,為『十二五』時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冷靜觀察形勢,深入調查研究,反覆比較分析--
從重旱災區到欠發達地區,從東海之濱到茫茫戈壁,從企業、村莊到社區、學校……一年裡,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志上百次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就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區、發展文化事業、加強黨的建設等課題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拜人民為師,就能汲取到永不枯竭的智慧;與人民同在,就能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
廣泛聽取廣大幹部群眾意見和建議,充分聽取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專家學者意見……一年裡,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召開各種專題會議,中央政治局成員舉行6次集體學習,廣開言路,博采眾議,權衡利弊,制定對策。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國務院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圍繞保障房建設、教育等進行專題詢問,開展相關執法檢查,以富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中央決策部署的落實。
全國政協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調研,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題協商會,提出的許多意見和建議引起中央高度重視。
總攬全局,才能趨利避害;集思廣益,方能形成卓識--一系列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的決策部署陸續推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的成就。
這是緊緊扭住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年--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大解決突出問題工作力度,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
這是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年--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加快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進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務公開制度……
這是系統謀劃文化發展戰略的一年--審議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入實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增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動力和活力……
這是社會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一年--出台促進就業規劃,部署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出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意見,加強平安建設……
這是生態建設向縱深推進的一年--通過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步伐,批准全國抗旱規劃……
這是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年--以推動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加快軍隊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深化全民國防教育……
這是港澳工作和兩岸關係取得新進展的一年--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深入實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持續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勢頭持續保持……
這是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一年--中國領導人出訪的足跡遍及全球,在所有重要外交舞台上發出「中國聲音」,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等8部白皮書……
科學決策,才能化危為機;運籌帷幄,方能決勝千里。
一年過去,在十分複雜的國內外背景下,黨中央領航中國巨輪劈波斬浪、奮勇前行,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續寫新的篇章。
一條道路更加寬廣--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這是堅定不移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年。
這一幕令人難忘--
8月13日下午,正在廣州考察的胡錦濤總書記不顧暑熱,來到越秀區瞭解廣州市河湧綜合整治情況。流經廣州中心城區的東濠湧以前污染十分嚴重,整治後水質明顯改善,兩岸生態也得到恢復。總書記走到岸邊,俯下身子,用手舀起水來,仔細察看水質。
這一場景,體現了總書記對保護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更是黨中央對加快科學發展的迫切要求。
時光回溯--2010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
3月14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如潮的掌聲中,凝聚全黨全國人民意志的「十二五」規劃綱要高票通過。
這份未來5年的行動綱領體現科學發展要求,既是黨中央著眼長遠向全黨全國發出的動員令,更是貫穿「十二五」時期的行動指針。
開局之年,國際國內的複雜形勢,使中國經濟發展充滿變數和挑戰--
年初,「物價衝擊波」席捲而來,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節節上漲,物價一路攀升;外需疲弱,出口訂單下滑,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部分糧食主產區遭遇嚴重旱情,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面臨巨大挑戰……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宏觀調控「多難」加劇。
見微知著,未雨綢繆。
早在201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十二五」開局之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各方面要切實把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數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2011年春節剛過,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全年政策定下基調: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決策果斷,部署有力。
--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宏觀調控政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加大對外貿企業和重大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信貸、財政支持力度;
--出台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
--連續部署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
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一年裡,黨中央既著眼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更著力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5月30日下午,中南海懷仁堂,中央政治局成員圍坐在橢圓形的會議桌旁,就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要求,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一年裡,胡錦濤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就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他反覆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必須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調研、討論、決策--一年裡,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邁出堅實步伐。
這是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的一年--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制定鋼鐵、新材料等產業規劃,全面啟動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出台支持內蒙古、西藏等地又好又快發展政策……內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增強,三次產業進一步趨向協同發展,東中西部發展呈現良性互動態勢。
這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一年--成功實現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出台鼓勵軟件、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部署加快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
這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年--完成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任務,出台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部署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建立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中國綠色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這是改革攻堅克難的一年--資源稅改革從試點向全國全面推開,出台電價改革措施,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突破,為科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和有力推動下,全黨全國頑強拚搏,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持續上漲的物價8月起掉頭向下,11月大幅回落到4.2%;
經濟增速預計超過9%,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進出口總值突破3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財政收入跨進10萬億的「新門檻」;
糧食總產量登上1.1萬億斤的新台階,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八連增」……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12月14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吹響了科學發展、穩中求進的新號角--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
面向未來,中國的科學發展之路必將更加寬廣……
一份情懷溫暖人心--保障民生,提高發展的包容性
一張張簡陋的課桌,一套套嶄新的餐具……
新學期裡,寧夏海原縣維宗小學的孩子們每天都能吃上免費營養午餐。
小小的飯桌,寄托著無數貧困地區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期盼,也傾注著來自中南海的關切--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中央財政每年投入160多億元,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開展試點,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經濟越是發展,越要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形勢越是複雜,越要關注人民群眾的冷暖。
「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2010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民生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年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重大民生課題,連續作出部署和制度安排,出台一系列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的政策舉措,各項民生事業穩步推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一年多來,教育改革穩步推進--
一年來,從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中央領導同志深入校園看望師生到出台100多個文件,從加大教育投入到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正大力推進。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
一年裡,中央不斷採取措施,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全年新增就業有望突破1200萬,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年底,促進就業規劃出台,對解決好就業作出新的部署:到「十二五」末,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就業穩定性明顯提高。
開局之年,中國在告別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重大步伐--
2011年11月,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
與此同時,24個省份提高最低工資標準,3500元的新「起征點」讓6000萬人不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改革向縱深推進。
建立健全養老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這是健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制度建設--
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從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同時加快新農保試點步伐。兩個試點覆蓋面都達60%。有了這兩項新制度,幾千年來中國人「老有所養」的願望,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裡就能初步實現……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這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
醫改5項重點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藥物售價下降16.9%,群眾用藥負擔明顯減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人次明顯增加;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投入力度加大,數億群眾得到實惠;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以及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有序推進。面向未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力推進,住有所居的目標加速實現--
2011年4月29日下午,天津市北辰區秋怡家園小區熱鬧起來。胡錦濤總書記來到這裡瞭解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退休職工徐淑娟告訴總書記,她家3口以前擠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如今搬進了68平方米的公租房,條件大為改善。總書記聽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實現廣大群眾住有所居」,這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
「十二五」時期建設3600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這是兌現承諾的約束指標。
2011年,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空前,土地、資金、質量、分配等許多難題在實踐中不斷破解。與此同時,中央出台限購令、試點房產稅,多管齊下,遏制部分城市過快上漲的房價,促進房地產市場有序發展。
在災難中挺立,在廢墟上崛起。這一年,從汶川到玉樹、舟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一座座新村鎮、新民居拔地而起,一個個新學校、新醫院悄然聳立……這一年,汶川特大地震3年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基礎設施新建,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文化事業穩步推進,3年前曾經滿目瘡痍的災區脫胎換骨、浴火重生,面貌煥然一新。不屈不撓,感恩奮進,災區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2011年,也是青海玉樹地震災後重建的關鍵一年。按照中央總體部署,災區重建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開工項目646個,重建投資累計超過200億元,初步形成社會主義新玉樹的基本框架。
在曾經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的甘肅舟曲,災後重建170個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22億多元,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一個新舟曲已經初具規模。
多難興邦。2011年,我國極端天氣頻繁發生,洪水、乾旱、地震等各種天災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雲南盈江、西藏亞東、新疆伊犁抗震救災,川豫桂瓊等省抵禦嚴重洪澇災害,西南地區抗擊重旱極旱……黨中央科學決策,有力指導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中央財政下撥救災補助資金86.4億元,救助受災群眾7500萬人次,轉移安置和旱災、冬春生活救助標準平均比上年提高78%……
民生,有如神經末梢,豐富細微而又極為敏感,時刻牽動著中樞--
追查地溝油、嚴管食品添加劑,打響食品安全保衛戰;統籌謀劃未來10年婦女兒童事業;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制定新的全民健身計劃……
解決民生問題難,解決13億人的民生問題難上加難。在中國,任何一項惠民政策乘以13億這個巨大的倍數,都是對執政者智慧和能力的考驗。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開局之年,中央政治局常委考察調研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從山城重慶到瑤族山寨,從天山南北到八閩大地,從濱海新區到大別山區,從盈江抗震救災到贛湘鄂抗旱,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始終是他們工作的重點。
2011年元旦到來之際,胡錦濤總書記冒著嚴寒在北京市實地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為民生畫卷繪就濃墨重彩的一筆。
察民情、聽民聲、問民意、解民憂。一年來,胡錦濤時刻為民生所牽掛--3月,全國兩會期間,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共話民生;4月,深入海南省海口市的農村、企業考察;5月,來到天津瞭解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6月,走入武漢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研;8月,冒著酷熱在廣州考察和諧社區建設和城市環境治理工作……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一年裡,每一項重大決策,每一種制度安排,每一次規劃部署,每一場專項行動,融入其中的都是黨和政府暖暖的民生情懷。
一項任務亟待破解--管理創新,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保障民生是社會和諧之本,管理創新是社會和諧之要。
超過2億流動人口,44萬個社會組織,近5億網民……
一個個龐大的數字折射的是正處於新的發展階段的中國:社會管理任務不斷湧現,管理難度顯著增加。
一道道無法迴避的難題映襯出的是我國社會管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諸多不適應。
做好社會管理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011年2月19日至23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軍隊各大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雲集中央黨校,參加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
「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胡錦濤總書記在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提出了社會管理創新的總要求。
一年裡,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不斷作出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戰略部署。
--5月,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會議,提出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調查研究,加強政策制定,加強工作部署,加強任務落實,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7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正式發佈,這一綱領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
--9月,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更名為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一詞之變飽含深刻內涵,體現理念飛躍;
--11月下旬到12月初,中央領導同志分四路主持召開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片區會,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總結經驗,部署工作。
千方百計解難題,萬眾一心促和諧。
一年裡,從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到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基層服務管理全覆蓋和精細化;從加大民生投入、夯實社會管理基礎,到有效整合公安、司法、民政等力量,打造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平台;從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到利用網絡微博加強政務服務,各地各部門積極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努力探索社會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
創新社會管理,歸根結底是創新群眾工作。蘊真情於管理,寓管理於服務--
2011年伊始,備受社會關注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頒布實施。
新條例中,「搬遷」取代了「拆遷」,一字之差,體現了政府對公民合法私有財產權的尊重和保護。
一年裡,黨的群眾路線、群眾工作在創新社會管理的實踐中不斷貫徹和深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相繼出台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意見,對促進司法公正作出新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聲勢浩大的「打四黑除四害」行動,為民除害、保民平安……
制度創新,依法管理,成為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方面--
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首次公佈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部署制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修改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職業病防治法,制定精神衛生法、行政強製法,一批與社會管理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納入立法議程……
順應時代新發展,滿足人民新期待。中國共產黨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探索社會管理創新、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道路上迎難而上,奮力前行。
一股力量奔湧不息--發展文化,強我中華民族之魂
這是吹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嘹亮號角的一年。
「文化產業是大有希望的產業,希望就在你們身上!」
8月的嶺南大地,綠意正濃。
正在深圳考察的胡錦濤總書記來到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察看特種電影生產線和數字電影特效實驗室。企業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經營思路給總書記留下深刻印象,他親切鼓勵著年輕的員工們。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共通血脈,是一個國家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
開局之年,文化改革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放在重要戰略位置,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一手抓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文化領域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年出版圖書30多萬種;年產電影500多部、電視劇1萬多集;農村公益電影年放映場次超過800萬場;39萬多家各類農家書屋遍佈鄉村;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1.1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8%……
這是改革繼續深化、事業產業穩步發展的一年--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開局之年,從「十二五」規劃到政府工作報告,黨中央、國務院對文化改革發展進行系統規劃,作出重要部署。一項項改革持續推進,一個個工程深入實施,文化領域風生水起。
從郭明義等54人被評為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到中國美術館等國家級文化場館免費對外開放;從1600餘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在競爭中不斷成長壯大,到全國城市影院票房超過120億元……一年裡,文化活力進一步釋放。
儘管成績斐然,但作為五千年文明古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還亟待增強。環顧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
2011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這是中國共產黨90年來第一次系統謀劃文化發展戰略。《決定》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出發,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對未來10年的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指出了文化繁榮發展的前進方向、根本任務、出發點落腳點、發展動力以及發展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目標明確,才能更好凝聚各方智慧;
路徑清晰,就能更大激發奮鬥力量。
歲末,從渤海之濱到西部邊陲,從江南水鄉到塞外高原,懷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各地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文化建設。
加大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力度,研究實施支持新興文化業態的稅收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上市……從中央部委到中央企業,有關部門紛紛行動。
11月22日,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胡錦濤總書記深情寄語廣大文藝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奮力開創文藝發展新局面,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殷切的期望,真誠的囑托,激勵著廣大文藝工作者--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從文學、戲劇到音樂、舞蹈,從電影、電視到曲藝、美術,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火熱的社會生活,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
開局之年,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一個舞台更加廣闊--和平發展,中國聲音世界迴響
2011年,國際形勢經歷著複雜而深刻的變化,中國外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任憑風浪起,揚帆志更堅。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高舉和平、合作、發展的旗幟,全面推進外交工作總體佈局,妥善應對各種國際亂局,積極引導國際體系變革,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在風雲激盪的世界舞台上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外交工作更好為鞏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服務,為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服務--這是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面對複雜局勢的清醒認識和科學判斷。
這一年,中國努力化解外部風險,積極倡導共迎挑戰、共謀發展--
「全球經濟治理正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登高望遠,超越具體分歧,超越一時得失,共同探索走出危機、實現發展的正確途徑」。
11月3日,法國南部海濱小城戛納。面對持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胡錦濤主席提出的5點建議指明了方向:堅持在增長中兼顧平衡;堅持在合作中謀求共贏;堅持在改革中完善治理;堅持在創新中不斷前進;堅持在發展中共促繁榮。
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戛納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從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到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在一次次重大多邊場合,胡錦濤主席全面闡述我國內外政策,就共迎挑戰、共謀發展提出建設性主張和倡議。
機遇要緊緊把握,挑戰要妥善應對。過去一年,中國在努力謀求自身經濟增長的同時,加強同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從發達國家增購債券,反對各種保護主義,妥善處理貿易摩擦,積極擴大進口,為促進有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作出貢獻。
求合作,謀發展,更體現在中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自覺行動上:2011年至2015年,為發展中國家援建200個清潔能源和環保等基礎設施項目;對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的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
一年裡,區域合作和雙多邊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向東盟追加100億美元信貸,設立3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繼續落實向上合組織成員國提供優惠貸款;中歐貿易逆勢增長;同歐亞、中東、拉美等地區大項目合作取得新進展……
一個個應對挑戰的主張和倡議、一項項促進合作與發展的舉措、一次次向發展中國家伸出的援手……中國向世界傳遞信心、決心、責任心,凝聚了共識,廓清了方向,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讚譽。
這一年,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負責任大國形象愈加凸顯--
「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使人民安居樂業,是各國政府和領導人需要承擔的首要責任」。
4月14日,胡錦濤主席在海南三亞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上發表講話,對「如何使人類擁有一個和平安寧、共享繁榮的21世紀」問題給出了「中國答案」,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一年裡,在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西亞北非局勢等熱點問題中,中國妥善應對,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在全球變暖、恐怖主義、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中國以負責任的態度推動問題解決……
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向發生地震、海嘯等災害的國家捐款捐物,派遣救援隊實施人道救助;廣泛參與打擊海盜等國際合作……
一個個熱點問題、一項項全球性挑戰,中國秉持公正,伸張正義,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
這一年,中國廣交朋友,全方位外交闊步前行--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錦濤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中美掀開了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的新篇章。
中美、中俄、中歐、中日……一年裡,中國同各大國關係穩步發展。
擴大與鄰國的互利合作,推動10+1、10+3、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等區域合作進程……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努力維護周邊地區穩定發展大局。
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中拉經貿合作不斷推進;金磚國家間協調合作進一步加強……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傳統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從大國外交到周邊外交,從發展中國家關係到多邊合作,中國大力推進與各方的友好合作關係,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國家形象片首次亮相紐約時報廣場,同多國成功舉辦「中國年」「文化日」「感知中國」等大型交流活動,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遍及105個國家和地區……一年裡,中國積極開展公共人文外交,增強中國形象親和力和感召力,提升國際影響力。
面對下一個10年,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但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沒有變,全方位外交大有可為,中國和平發展的聲音必將在廣闊的世界舞台上更加響亮。
12月11日,人民大會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週年高層論壇舉行。
在這個富有特殊意義的場合,胡錦濤主席向世界鄭重承諾--
「面向未來,中國將堅定不移做和平發展的實踐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我們堅信,一個改革開放的中國,一個繁榮發展的中國,一個和諧穩定的中國,必將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面旗幟更加鮮艷--加強黨建,推進新的偉大工程
這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
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201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90年間,成立之時只有50多人的中國共產黨,已經發展成為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國難深重、積貧積弱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的艱巨性、複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開局之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黨的自身建設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
這一年,黨中央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不斷加強思想建設--
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從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到編寫《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骨幹課程專業基礎教材、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從體驗井岡山3.1公里的紅軍挑糧小道、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到向黨員幹部推薦學習書目、建立「手機黨校」,一年裡,黨中央不斷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引導黨員幹部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年,黨中央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為重點大力加強組織建設--
黨的先進性,要靠千千萬萬高素質黨員來體現。「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黨的十七大作出了這一重要決策。
2011年,一個名字,傳遍神州大地。他,就是一輩子無私奉獻、把價值幾個億的森林送給大山裡群眾的雲南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在中央統一部署下,各級黨組織把創先爭優作為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的有力抓手,廣泛開展向楊善洲等先進典型和優秀共產黨員學習活動,立足本職爭創一流業績……
加強農村、社區、機關、國有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領域黨建工作,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從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隊伍建設到市(地、州、盟)黨政正職管理,黨中央進一步加強重要崗位幹部重點管理。
幹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重要環節。2011年11月起,縣(市、區、旗)直屬部門機關幹部、鄉鎮(街道)幹部每年參加各類學習培訓的時間累計一般不少於100學時或12天。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缺什麼就補什麼,教育培訓幹部工作在繼續加大組織調訓的同時向基層延伸……
這一年,黨中央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為重點繼續加強作風建設--
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從中央領導同志廣泛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傾聽群眾意見,到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解決重點民生問題,從政法系統廣泛開展大走訪、大接訪活動,到新聞宣傳戰線廣泛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黨的優良作風在這一年裡進一步得到弘揚和發展。
一條條反映群眾願望的意見和建議向中南海彙集,一項項回應群眾呼聲的政策和措施密集出台……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自覺選擇。
這一年,黨中央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大力加強制度建設--
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活力的重要保證。從提高、擴大「公推直選」的對象層次和範圍,到「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推廣至全國,從第一次專門針對黨委新聞發言人舉辦培訓班到中央紀委、中組部、中聯部首次向外媒或駐華外交官開放,一年裡,中國共產黨人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不斷釋放黨的創新活力,不斷鞏固黨的團結統一局面,進一步向世界展現了自信、公開、透明的形象。
這一年,黨中央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不斷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開展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整治,到開展重大工程治理,從不斷推進巡視工作,到清理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一年裡,黨中央既紮實抓好各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又著力解決反腐倡廉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力度持續加大。
一系列紮實細緻的工作,一項項著眼長遠的部署,為黨和人民事業繼往開來、薪火相傳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年裡,根據中央統一部署,5年一次的地方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工作順利進行,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一大批政治堅定、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群眾公認的幹部走上新的領導崗位。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
這將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選好2270名十八大代表,是開好十八大、完成大會各項任務的重要基礎。堅持以德為先,嚴把思想政治素質關,突出黨員代表性--年末,推薦提名工作以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覆醞釀、逐級遴選的方式有序展開……
歷史,是一面鏡子,折射過去,昭示未來。
2011年7月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華燈璀璨,萬眾矚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在這裡隆重召開。胡錦濤總書記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這是黨中央從90年奮鬥歷程得出的科學結論--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開創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這是黨中央對未來發展環境的清醒判斷--
「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這是黨中央對歷史使命的自覺認識--
「我們必須從新的實際出發,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著眼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認識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這是黨中央對黨的建設的全面部署--
「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這是黨中央開拓前進的政治勇氣--
「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信心、砥礪勇氣,堅持不懈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胡錦濤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進一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道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氣清更覺山川近,心遠方知宇宙寬。
2011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航中國「十二五」開局作出的一系列戰略謀劃,在中華大地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這足跡,承載歷史,指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