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1月8日報道,美軍「瘦身」是專為對付中國嗎?奧巴馬5日公佈新軍事戰略時並未這樣表述,但有的美國媒體說,哈利·波特惡鬥伏地魔時也不說對方的名字。而《外交政策》雜誌的判斷是,「現在到了勇敢面對中國的時刻」,並稱2012年要看中國在西太平洋的區域防守能否被「美國隊」突破。還有美國媒體說,正因為擔心中國軍力崛起,力主縮減國防開支的奧巴馬才親自下令「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數量不得壓縮」。「回歸亞太」的新軍事戰略為華盛頓招來歐洲盟友「厚此薄彼」的抱怨,英國國防大臣便對美國削減在歐軍力頗有微辭,質問華盛頓怎能忘記俄羅斯依然深不可測?中國專家袁鵬則認為,美國調整軍事重點並非僅針對中國,而是奧巴馬在經濟乏力困境下為維護「軍事超強」地位所做的戰略選擇。澳大利亞學者羅格文6日稱,美國新軍事戰略可簡化為美國不許中國與美國競爭中國近海控制權,但美國似乎忘記了,在中國家門口,解放軍打破封鎖的成本比美國實施封鎖小得多。
「美國變聰明了,中國變扎眼了」
「什麼樣的戰爭是美國未來要打的戰爭?誰是五角大樓眼中美國最大的威脅?」美國「Alaska Dispatch」網站說,奧巴馬5日親臨五角大樓發佈的新軍事戰略報告其實就回答了這兩個問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說,奧巴馬罕見地跑到國防部去發佈報告,就是為了讓所有人明白,這是他的戰略,也是他賴以競選連任的法寶,而如果把報告內容簡化為一張保險槓貼紙,那應該這樣寫:「(美國)不再有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樣的戰爭了」。
「瘦身戰略」,這是多家西方媒體6日對美國新軍事戰略的總結。依據該戰略,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將裁員數萬人,在歐洲的軍事存在也會減少,今後十年內有可能縮減近5000億美元國防開支。奧巴馬表示,美國已翻過十年戰爭的一頁,未來將把軍事部署重心轉向亞太地區,雖然受預算壓力所限美軍規模將縮減,「但世界必須知道,美國將維持其軍事超強的優勢,美國軍費支出仍將超出排名其後的10大軍事強國的總和」。
「美國需要更聰明,更懂得如何克制使用武力,軍事新戰略能以此為原則對被小布什拖入戰爭災難的美國來說是個安慰」,美國《紐約時報》5日社論如此稱讚奧巴馬精簡軍隊的舉措,但社論也注意到此舉令共和黨人「憤怒」。共和黨的幾名總統競選人指責奧巴馬「屠殺美國軍費」,傳統基金會學者卡拉法諾嘲笑奧巴馬拿到了「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門票」,「沒有比新軍事戰略更糟糕的主意了」。美國彭博社說,新戰略雖列出了反恐、人道主義行動、災難救援、美軍投放能力等十大任務,但嚴重缺乏細節,就像診斷完畢卻沒開出藥方。
但在一個問題上美國輿論口徑卻相當一致———新軍事戰略直面了中國威脅。
CNN說,媒體把新軍事戰略簡稱為「國防預算縮減」只是為了方便做標題,別以為美軍真的什麼都在縮減,在亞洲的軍力部署和開支可是提升的,同時提升的還有對特種部隊以及網絡戰的投入。《紐約時報》說,美國在情報收集及無人機開發方面也將加大投入,這些舉動傳遞的信息是———美國不會在太平洋對中國做絲毫讓步。
「新軍事戰略向中國投來警惕的目光」,這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判斷,美國福布斯新聞則認為奧巴馬終於為制衡中國威脅行動了。文章說,明眼的觀察家都清楚,未來美國面臨的最大軍事威脅來自中國,據說,奧巴馬本人正因意識到中國威脅,才親自出面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把美國航母戰鬥群數量從11個減少到10個的建議。
美國《外交政策》題為「大國較量」的文章說,現在到了美國勇敢面對中國的時刻。奧巴馬愛籃球,欣賞背後傳球和空中接力,對這樣一個總統來說,國務卿希拉裡用「Pivot(轉向,亦可譯做籃球術語「轉身」)」一詞描述他戰略重心回歸亞洲的政策再合適不過了。未來在西太平洋,美國隊會利用轉身向籃筐進攻,而中國必將採用區域防守來守護自己的戰略地盤,絕不會讓步。
《外交政策》預測,2012有可能是中國的反攻之年,北京有可能對東盟、日本更強硬,對印度接近東亞更抗拒,對金正恩更支持,對發動網絡戰更賣力。作為回應,美國需要擴大與中國的共同議程,也需要將軍艦數量從現在的284艘增加到346艘作為補充,雖然經濟相互依賴決定了21世紀美中不會發生冷戰,但只要美國還想在自由世界做領袖,就不能讓中國任何試圖影響美國權力的企圖得逞。
「21世紀競爭是美中競爭」
英國《金融時報》6日說,奧巴馬和美國高級將領5日發佈新戰略時都沒提中國,但在新戰略中卻將中國與伊朗威脅並列,以更直截了當的方式描述北京潛在的軍事威脅。美國學者雷皮內維克對《華爾街日報》說,中美對抗其實很像小說《哈利·波特》的情節,書中人物拒絕說出他們對手的名字,但誰都知道對手是誰。英國《泰晤士報》因此將美國新軍事戰略形容為「向不能明言的敵人(中國)發出警告」,該報社論稱讚奧巴馬做出了正確選擇。
「太平洋戰爭時,日本曾試圖用反介入能力阻止美國進入西太平洋,今天的中國也是」,《華爾街日報》題為「中國尋求挑戰美國海上霸權」的文章這樣說。文章稱,由於中國在反艦導彈能力上取得長足進步,美國航母面臨的威脅比1996年台海危機時大得多。文章說,作為應對,美國海軍正開發遠距離無人機,可以從遠離中國沿海地區的航母上起飛,美國空軍則想建立一支無人轟炸機隊伍在太平洋巡航。
「如果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英語,新戰略要求『美軍在面臨反介入挑戰時依然能構建力量』的意思是,美國對於中國在中國近海有能力與美國抗爭很不滿。尤其在從日本到台灣和菲律賓的第一島鏈,那裡是中國反介入武器最能發揮威力的地方,而美國不允許出現這種力量變化」,這是澳大利亞頂級情報機構國家評估辦公室分析師羅格文6日對美軍新戰略的解讀。羅格文在其「對五角大樓新戰略的思考」一文中說,如果上述解讀沒有錯,美國人的邏輯無疑令人震驚,這無異於告訴中國人,你們不僅不能控制自己的近海,也不能和美國爭奪這片近海。可那裡畢竟是中國近海,羅格文提醒說,在中國家門口,解放軍只需要發展導彈和潛艇就能與美國競爭,與謀求全面控制的美國相比,中國的成本小得多,也容易得多。
雖然美軍新戰略中也用了不少筆墨強調伊朗威脅,但西方輿論在報道時還是更多提及中國。德國《市場日報》題為「以中國為敵」的文章說,美國軍事新戰略就是要告訴外界,美國新對手就是中國,這早就不是秘密了。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21世紀的競爭就是美中競爭。
美軍新戰略專為對付中國?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袁鵬對此持否定看法。袁鵬說,他接受採訪前剛剛仔細閱讀了這份美國新軍事戰略報告,報告中,美國將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這一區域作為今後的經營重點,南亞排在第二位,中東放在第三位,美國這種調整不可避免會增加美中軍事交鋒的頻率和可能,報告中將中國伊朗列在一起也具有某種挑釁性,但中國並不是這份報告的全部,也不是中心,不能說美國這份報告是衝著中國來的,也不是因中國才進行這種戰略調整,作為全球大國,美國此番調整本質上是美軍在新形勢下的轉型,為了在經濟乏力導致不得不控制軍費的情況下保持軍力,中國只是在報告中比較突出。
「中國不應擔心美國的新軍事戰略」,路透社以此為題說,這是澳大利亞官員和分析人士6日的一致看法。但文章沒解釋中國為何無需擔憂,只是說「美國的立場非常複雜」,反倒用不少筆墨講了中國如何發展軍力,如何自信。
美軍換戰略,多國有話說
「在8頁戰略報告中,中國伊朗被提及3次,被稱為有能力對美國施壓的國家,俄羅斯只被提及一次,僅強調了與俄羅斯合作的重要性」。《俄羅斯報》6日在報道中關注了這一細節,認為美國新戰略突出中國伊朗威脅,是為了將軍事重點放在亞太和中東。印度IBN電視台6日強調美國新戰略中出現了「美國將投資於與印度長期夥伴關係」的內容,稱該報告將印度稱為「地區經濟穩定之錨」,以及「印度洋地區安全的提供者」。但《印度時報》注意到,雖然美軍新戰略對印度比較客氣,但在新戰略發佈前不久,美國防長帕內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宣稱美國需要應對來自亞洲崛起大國的挑戰,比如俄羅斯、印度以及其他國家」。《印度時報》稱,這是帕內塔在兩個月內第二次說美國在21世紀面臨來自印度的挑戰,去年11月他在發言時甚至說美國面臨來自印度的「威脅」。
如果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又偏逢美國在中東捲入另一場重要戰爭怎麼辦?韓國《論壇報》6日這一問題像是專門給放棄「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戰略的美國出難題。文章稱,韓國學者擔心的是,在此情況下美很可能難以履行救援韓國的義務。有學者稱,在此情況下首爾和東京應該放棄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的無謂爭執,強化彼此安全合作。韓國《朝鮮日報》說,隨著五角大樓公佈新軍事戰略計劃,將陸軍兵力從57萬縮減到49萬,《韓美聯合作戰計劃5027》中規定的戰時美國向韓國增援69萬兵力,實際上已無可能。
「美國不應忘記,俄羅斯仍是不可預測的全球性因素,是歐洲安全最重要的戰略挑戰者」,英國國防大臣哈蒙德5日發表上述講話,法新社稱,他是在表達「對美國重亞輕歐的擔憂」。哈蒙德說,美軍轉向亞太是歐洲面臨的最嚴重戰略挑戰,美國這麼做,「它如何保護自己的後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