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011年11月奧巴馬總統高調宣佈全球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2012年1月5日,五角大樓推出新軍事戰略。這兩大動作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繫,顯示美國在國內減赤、中國崛起以及「後伊拉克戰爭時代」這三大因素擠壓下,其安全和軍事戰略求新、求變的重要特點。
《環球時報》日前發表原題為《中美會進入地緣政治對抗嗎》的評論文章,探討奧巴馬政府的安全與軍事新戰略是否會開啟中美地緣政治對抗的新時代。
中美關係:20年來最「缺乏感覺」
從戰略上來看,亞太、而不是中東已成為美國戰略利益的「核心區」。這不僅由於美國和亞太地區的經貿聯繫已全面超越了和大西洋彼岸歐洲的經貿聯繫,最重要的是,美國認定21世紀其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已從俄羅斯轉向中國。從歷史到現實,大國政治中的權力邏輯永遠都是圍繞區域層次上的地緣政治競爭而展開的。當美國宣告中國是其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也必然宣告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地緣競爭對手。未來雙方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競爭升級,將會是個不爭的事實。
從政治上來看,中美兩國國內媒體和民意表達中彼此的形象認同都十分消極。相互視為最主要「敵人」的心態和看法非常普遍。這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對改善兩國關係的國內政治資源的分配和投入。不管中美在亞太地區做什麼,媒體審讀的地緣政治視角已經固定化。結果是,中國國內有太多的「美國陰謀論」;而美國國內媒體中則有普遍的「中國擴張論」。兩國領導人想要沖淡和扭轉這種日益深刻的中美權力競爭印象的能力都明顯不足。
從外交上來看,中國的崛起、沒有完成的國內轉型和美國國內經濟政治和安全、軍事戰略的調整,首度出現戲劇性的「共振」現象。換句話來說,中國崛起開始進入艱難的「爬坡期」、改革邁入「深水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步入「關鍵期」,結果是,「美國話題」和中國對外政策日程的國內背景都繼續複雜化;而與此同時,美國經濟進入二戰以來最嚴峻的「調整期」,聯邦政府赤字創下了歷史新高,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拖累了美國,而讓美國出現了「戰略迷失」。美國對自己實力下降、地位動搖的焦慮明顯上升,在對外關係中的包容性在下降,而不是上升。中美兩國各個層次的外交往來,從冷戰結束到今天的20年中,似乎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彼此都「缺乏感覺」。
從軍事上來看,兩國彼此的感覺就更具有衝突性了。五角大樓和美國軍方越來越把中國視為和蘇聯一樣的對手。而中國各大門戶網站中的「軍迷論壇」更是充斥了肆無忌憚的反美主義。冷戰結束20年來,中美兩國軍方都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瀰漫「好戰」聲音。
把這些因素放在一起,再來看看美國的新軍事戰略,沒有人可以對中美關係的未來表示樂觀。這不是因為中美真的可能要在軍事上動手,而是雙方對抗的心態和區域態勢似乎正在不斷累積成為現實。
我們想要中美「新冷戰」嗎?
然而,認為中美必然進入地緣戰略對抗時代,則是一種戰略誤判。中美會像以前那樣繼續保持地緣戰略上的競爭;在某些「節點」問題上,由於雙方安全關注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因素的不同,甚至可能出現持續的「較量」。但中美在亞太區域、乃至全球其他地區都不可能陷入地緣政治對抗。
國際關係無論是從歷史到現實,地緣政治對抗都是只有在同盟重組和集團化的地緣政治分裂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現。在中國有能力組建大規模的「同盟體系」之前,中美只有低烈度的地緣政治競爭,而不可能有對抗。
即便中國想要組建「同盟體系」,問題是,哪個像樣的大國、或者至少中等強國願意和中國結盟?同盟政治的前提不是一個國家想不想結盟、或者廢棄不結盟政策,而是在於有著急於應對「共同威脅」的中等強國、或者大國願意形成更為緊密的條約義務關係,共同致力於通過結盟改變區域層次上的力量對比。因此,另外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如果存在某些想要和我們結盟的國家,但結盟卻無法改變中美、或者中國與區域其他國家的力量對比,我們為什麼要結盟?
此外,如果中美兩國真的有人想要進入地緣政治對抗的時代,有沒有考慮過這一後果其實就直接等同於「新冷戰」?對於今天都想買房買車過好日子的中國人,對於急於保持自己唯一超級大國地位的美國人來說,「新冷戰」是我們彼此想要的嗎?
美國劍指中國,我們要Hold住
大國之間在地緣政治上發生競爭是國際關係的常態。但地緣政治競爭並不能隨意地上升為地緣政治的對抗,這是兩種性質的概念。美國新軍事戰略雖然「劍指中國」,但這並不等於美國急於和中國進行地緣政治對抗。
其實美國很清楚,這一波亞太攻勢是美國正在收穫中國崛起的「區域整治紅利」———面對中國崛起,很多區域國家希望拉美國來「平衡」中國;如果美國對華政策真的走向直接遏制和對抗中國,那麼,地區政治的天平又會擺向中國。
21世紀東亞政治,以及亞太政治在地緣政治層面最中心的內容,將會是中美兩個大國如何「取信於」周邊和區域內的國家,並同時以一種既「利己」、又能「顧他」的方式擴大自己的地緣政治影響。當我們審視東亞區域內中美的地緣政治競爭時,一定不要忘了瞭解和熟悉區域內的其他國家。
當中國崛起勢頭迅速,當中國的商業和戰略利益都不得不尋求更多的國際擴展空間時,用句網絡術語,我們一定要Hold住。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面臨美日等國戰略上的制衡、甚至打壓都是「躲不過」的。此時此刻,我們應更多想的是剛柔並濟、以柔克剛。如果我們想要「求著」美國與中國進行地緣政治對抗,則要麼是個別利益團體的訴求,要麼是戰略性的愚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