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美國是一個喜歡搞「戰略」的國家。新年伊始,它送給全世界一份新年禮物--國防部新軍事戰略。有跡象表明,未來一段時期,美國主要將採取以下戰略舉措:一、放棄同時打兩場戰爭的目標,轉為打贏一場戰爭,同時懾止或挫敗另外一次「侵略」行動。二、為美軍「瘦身」,削減數千億美元國防預算,並適當縮小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規模。三、把亞太和中東作為戰略重點,同時減少在歐洲的軍事存在。
面對上述戰略,有人認為美國已深陷困境,中國可安枕無憂。美國多年窮兵黷武,債台高築,國力受損,頹勢漸顯。放棄奉行60年之久的「同時打兩場戰爭」的目標,是美「窮」則思變的無奈之舉。美國開始喪失全球霸權,既無暇也無力應對中國的崛起。因此,現在已經到了中國主動出擊,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時候。
更多的人則認為,新軍事戰略把中國作為主要對手,中國處境堪虞。新戰略把亞太作為戰略重點,自然是衝著中國來的。美國要在未來10至15年,將其超過1/3的戰艦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區,這便是有力的例證。似乎中國已佔據美國新軍事戰略的中心,中美全面對抗在所難免。
過猶不及。我們不妨這樣看待美國的新軍事戰略:
首先,新軍事戰略彰顯了美國的霸權目標,但這一目標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新戰略將美軍定位為「史上最好」軍隊,不由不令人聯想到昔日「史上最好」的羅馬軍團。同樣是「對內民主」,同樣是對外征服,如果要說兩者有什麼差異,那就是當下美國厲兵用武的「志向」更加高遠,直指全球霸權。用美國人自己的話來說,是延續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但另一方面,在和平、發展、合作成為時代潮流的今天,任何形式的霸權戰略都已經不合時宜。美國所謂的「善意霸權」到底會給世界帶來什麼?縱觀這些年來綿延不斷的戰爭與衝突,相信國際社會自有公論。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壯大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正日益成為美國霸權的掣肘因素。軍事實力能在多大程度上維持和延續美國的霸權,恐怕就連美國自己也無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其次,新軍事戰略突出中國的異質定位,但不會把中國作為全面對抗的目標。新戰略三次提及中國,從能力、意圖和行動三個方面,明確指出中國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新戰略還特別提到如何對付中國所謂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就此而言,新戰略的確把中國放在了一個特殊的位置,可謂眷顧有加。不過我們應當看到,中國不是美國對外戰略和軍事戰略的中心,更不是全部。在這些話語的背後,是美國對中國發展態勢的焦慮。從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制度性權力等多個方面看,中國的綜合國力都尚難望美國之項背。美國作為「領跑者」,總是不太喜歡看到身後出現一個強勁的追趕者。為了緩解焦慮,美國會有種種動作,比如顯示肌肉,比如威聲恫嚇,比如惡語中傷。但從理性出發,美國不會選擇與中國全面對抗,因其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不符合全世界特別是亞太各國的根本利益,注定是一條失敗的道路。
第三,新軍事戰略重視未來的競爭領域,但未必能夠得償所願。奧巴馬在為新戰略題寫的序言中表示,美國要在所有的「領域」(陸、海、空、天、網絡五大空間)佔據優勢。實際上,美國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太空和網絡空間。新戰略將上述兩大空間冠以「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的名頭。其實質,是要把太空和網絡作為無主之地,按先到先得、憑實力說話的「叢林法則」,加以把持和壟斷。但隨著各國特別是大國競相發展太空和網絡能力,美國在這兩個空間面臨的挑戰越來越突出。美國既想獲得不受約束和限制的絕對行動自由,又必須尋求在太空和網絡建立某種秩序;既要發展進攻能力,更要防範日趨多元化的威脅。太空和網絡在增強美國軍力的同時,似乎又有變成美國軟肋的潛在危險,成為一把「雙刃劍」。
美國的戰略變來變去,那是它的事,但我們不能迷了眼。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和平發展的力量是任何人都無法阻遏的。我們要堅持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認識自己的國情和國力。要揚己之長,補己之短,在國家總體戰略、國防建設、外交政策等各方面潛心修為,把中國建設成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繁榮與進步的強大力量。(作者:齊治平 為國際問題觀察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