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禮儀小姐就應該露八顆牙齒,右手伸出;小朋友就應該搖頭晃腦比劃著手學兔子才可愛,官員發言就應該一句一頓,還要適時咳嗽……這是內地人的經典表達模式,有人說,我們生個氣、發個嗲、吃個驚,都是一套一套的。
「香港人的表情當然比內地人多,」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副院長於長江面對南都攝影記者拍攝的一組香港圖片,得出這個結論,「其實應該是內地人表情太少,不僅比香港少,比世界其他國家都少。」總有人以為,表情這回事不過是個人的生理表現,可是無論什麼膚色的人真心笑起來幾乎都是一個感覺,而你能夠分清幾個大猩猩的臉上的喜怒哀樂嗎?說到底,表情和動物性沒什麼關係,而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把人「社會化」的反射。在西方文化以及粵文化雙重影響下,香港還是一個以個體為基本單位的城市,個性讓小學生們面對鏡頭時不會僅僅比劃「剪刀手」,個性也讓一位香港所謂最底層的雜貨店老闆都不會只有一種卑微的表情。我和你表情不同,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表情也不相同。
「當哪一天,老闆認識到『加強管理』不是統一制服和打卡上下班,保安不是見車就敬禮,小孩子在上課時不再用統一的手勢舉手時,我們臉上的表情就會漸漸多起來。」於長江說。就像畫家陳丹青說,二十多年前,他剛到美國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國人都長了一張沒有被欺負過的臉。
而文化學者馬家輝則說,香港人等紅燈時的表情,都和內地人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