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在美國威脅兼利誘的龐大壓力下,馬政府大選後著手準備擴大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解禁瘦肉精,招致在野黨抨擊、消費者團體恐慌。台灣政界都認同美牛是政治事件,在美國大選年很難擋得住,然而台灣做為消費地,難道只有被動接受瘦肉精,否則華府就翻臉的的零合結果,令人費解,也毫無道理。
台灣進口美牛問題,從民進黨時期就吵鬧不休,癥結是美國容許添加的動物用藥瘦肉精,在台灣是禁藥,按規定須零檢出。馬政府最近研擬採取所謂「日本模式」,即美國進口的牛肉可以殘留定量瘦肉精,台灣牛不能檢出,為美牛入台護航。這方法卻治絲益棼,第一是對台灣畜牧業不公平,美牛可以,為何台牛不行?第二是瘦肉精問題可能失控,台灣少數不良業者已在偷偷使用,未來可能變本加厲,衝垮食品安全防線。馬政府採取「日本模式」須付出代價。
美牛問題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要不要擴大進口美牛是政治問題,美牛質量則是商業問題,其實可以分開處理,台灣從扁政府到馬政府卻都是把兩件事綁在一起,用政治角度包裹處理。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有兩個狀況,第一點是美國真的很跋扈,談都沒法談;第二點就是台灣自己笨,不懂得運用方法為自己爭取權益,官員能力太差。
美國以威脅利誘手法對台灣推銷牛肉是很強勢沒錯,但台灣從扁政府擋到現在也拖了好幾年,由此可見,美方的強勢也非完全沒有妥協空間。因此推測起來,可能的狀況是台灣去談判的官員,遇到美國腿就軟了,根本疏於為自己的同胞爭取權益,或專業度不夠,不懂得據理力爭。
舉個例子說明就清楚了。日本每年向台灣採購不少優質蔬菜、水果、鰻魚,台日的藥檢標準、喜好規格都不一樣,日本商社的要求細到每根紅蘿蔔要幾公分長、芒果甜度多少都有清楚規範,不符合標準就拒收。台灣出口到日本的蔬果、水產,包括用藥、採收時間、選貨等等都是按日本規格處理。大陸去年開始在台灣契作虱目魚,漁民為了順利出貨,也必須符合大陸標準控制藥檢等等。做生意本來就是以客為尊,買方要什麼產品,我們就供應什麼產品。
台灣養牛數量非常少,本來就要依賴進口,美牛問題是卡在動物用藥殘留,而非侵蝕台灣業者權益,所以是很單純的。只要瘦肉精問題解決,美國牛能進多少就進多少,市場上唯一的對手是澳洲牛肉。
瘦肉精的功能是在提高動物瘦肉比例,有更好的賣相,如果台灣的態度是歡迎美牛,但拒絕瘦肉精,何不在美方施壓時,要求美國農業部或畜牧州的國會議員自己去想辦法與畜牧業者溝通,生產符合台灣規格的牛肉賣給台灣,不就成了!
這就好比「生產線」的概念,美國人吃的加瘦肉精,賣台灣的就不要添加,如果因此賣台灣的牛肉,稍肥一點,賣相差一點,只要台灣人接受又有什麼關係?而且既然台灣不容許瘦肉精殘留,美國牛在台灣和澳洲牛、紐西蘭牛、台牛適用相同標準,並沒有什麼競爭公平與否的問題。
台灣從扁政府到馬政府在與美國談判美牛案時,官員只會幫美國宣傳,少量瘦肉精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從來沒有提起過,曾要求美國售台不含瘦肉精的牛肉,或把此當成方案在台灣內部討論。由此可見,這個訴求並未列入台灣與華府交涉美牛事件時的議題,為何如此?不得而知。
商品的生產本來就可以「客製化」,美國售台武器、工業產品等都可以因應台灣需求開生產線,即使是賣成衣也有所謂「亞洲尺寸」,沒道理賣牛肉不能有台灣規格或亞洲規格。由此可以確定,是台灣負責談判的官員太弱了,滿腦子只想到趕快讓美牛進來,強化台美關係,以及用美牛來換取台灣民眾赴美免簽和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不肯多想一些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