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重慶日報頭版刊文讚平安重慶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重慶日報2月9日頭版

【文匯網訊】據重慶日報報道,「我女兒現在自己坐公交車上學放學,我早已不再去接送她了。」日前,在重慶工作的西安人韓小敏欣慰地說,她專門「考察」過女兒上學放學的這段路,「有校警、有交巡警平台,再也看不見閒雜人員,很安全」。

 2008年,因工作調動,韓小敏隨丈夫來到了重慶市沙坪壩區。他們把家安在沙區金沙港灣小區,在位於楊公橋的市68中學,為女兒辦理了入學手續。韓小敏至今還記得當時送女兒入學的情形。

 那天,她送女兒進校辦理了相關手續後,獨自到校園周邊「考察」。學校的校門就在楊公橋立交橋旁邊,當地派出所在這裡設了好幾個治安值勤亭,但大門口時常還有「黃頭髮」轉悠。學校大門旁一條小巷子黑漆漆的看不到頭,角落裡還隱匿著遊戲機室、檯球室等。「看了以後太不放心了!」韓小敏為女兒上學的安全擔憂,每次女兒上學放學,她不管多忙,都得親自接送才安心。

 2010年5月,細心的她送女兒上學時驚喜地發現,校門口站著一名警察,還有幾個身著統一制服的保安,警察警惕地注視著校園周邊的情況。在大門外,還站著兩名警察,他們在校門口的公路邊一邊指揮交通,一邊引導進校的學生和家長。後來,韓小敏才知道,站在校門口、戴黑色大蓋帽的是校園警察,站在大門外,指揮交通和管控街面治安的是交巡警。

 又過了一個多月,韓小敏又有新的發現。校園外隱匿著的網吧、遊戲機室、檯球室等消失了,「黃頭髮」們也不見了。晚上,明亮的路燈,照亮了學校大門通往對面馬路公交車站的路面,那是她女兒每天都要走的路。

 「重慶這3年來在社會治安上的變化確實大。這樣的變化,惠及到生活在重慶的每一個人。」韓小敏說,平安重慶,甚得民心。

 打造平安之城,從斬斷黑惡開始

 平安,關係著每一個人,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無論是小商販還是白領金領,沒有平安穩定的生活工作環境,幸福生活就無從談起。

 重慶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平安建設工作,2009年3月底,我市更是啟動了「平安重慶」建設。「平安重慶」建設的第一槍,直指盤踞山城的黑惡勢力。

 2009年6月3日凌晨2時許,江北愛丁堡小區傳出兩聲槍響,一人當場身亡。重慶警方很快查明,這是一起涉黑團伙內訌引發的血案。案發後短短一周,直接參與持槍殺人的3名犯罪嫌疑人落網;隨後,一個多達34人的涉黑團伙浮出水面。

 黑惡犯罪,隨著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它逐步滋生,轉型升級,與黃、賭、毒、槍等犯罪「合流」,並向其它領域擴張滲透。突出表現在:槍患嚴重,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以前,涉槍案件成倍上升;數百個黑惡團伙交叉作案,氣焰囂張;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居高不下。另外,直轄以來,全市有70餘萬件積案未破,6200餘名網上通緝人員在逃,群眾對此反映激烈。

 2009年6月以來,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了新一輪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政法、紀檢、經濟多條戰線聯合出擊。

 辦案人員準確把握黑社會的四大特徵:有刑事犯罪、有嚴密組織、有經濟來源、有官商勾結保護傘。堅持「打擊面既不縮小、也不擴大,定性上既不壓低、也不拔高,做到不枉、不縱、不漏」。他們堅持打黑除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與偵破命案相結合、與懲治腐敗相結合,實事求是依法辦案。

 截至目前,公安機關立案偵辦涉黑涉惡團伙500餘個,抓獲涉案人員5700餘人,切斷非法放水資金700億元;檢察機關提起公訴398件2600餘人;法院一審判決266件2000餘人。陳明亮、岳村、陳坤志等一批重大黑惡犯罪團伙被摧毀;依法查處了文強、彭長健、劉信勇、趙文銳等77名黑惡勢力「保護傘」。

 黑惡分子被打掉,市民拍手稱快。巴南、璧山、南岸、九龍坡等地群眾高舉橫幅、手捧錦旗,先後到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和政法機關,感謝他們伸張了正義。

 打黑除惡專項鬥爭還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專門作出批示:「打擊、剷除黑惡勢力,是讓老百姓過上安定日子的『民心工程』。近期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政法機關加大工作力度,見到了明顯效果,為人民群眾辦了一件好事、實事。」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稱讚重慶的打黑除惡工作「打得好、打得准、打得狠」。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先後有20多位中央領導及700多位省部級領導來渝調研視察,他們對重慶打黑除惡專項鬥爭給予充分肯定。另外,來自全國各省市區的各界人士來渝訪問,也對重慶打黑鬥爭給予充分肯定。

 重慶打黑除惡專項鬥爭還推動了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專家學者對重慶打黑實踐的研究成果和立法建議,在《刑法》第八次修訂中加重了對有組織犯罪和「保護傘」的刑罰處罰,新增了財產刑罰。

 共建和諧之城,真情真意化解社會矛盾

 「劉書記,我希望我們社區的文化長廊能夠加強後期管理和保潔。」去年12月13日,渝中區區委書記劉強在該區「領導幹部社區工作日」當天,來到朝天門街道棉花街社區,參加該社區正在召開的環境綜合整治徵求意見議事會。

 見到了自己轄區的「一把手」,居民代表們十分意外和高興,抓住機會,直接面對面地向區委書記提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劉強不時地把這些意見和建議記錄下來,統統「打包」。能夠當場解決的,立即交辦街道和部門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作好記錄,和居民代表商量好意見反饋的時間。

 解決群眾的實際訴求,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繫地方和諧穩定的重要途徑。我市堅持既要「揚湯止沸」,更要「釜底抽薪」,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

 2008年以來,全市持續開展幹部大接訪、大下訪活動,全市20萬機關幹部每年參與接訪下訪群眾30萬人次,累計接待群眾244萬人次;市、區縣迄今共投入134億元,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35萬餘件,從政策層面推動解決了55項群體性信訪問題,惠及群眾600多萬人。一大批矛盾糾紛及時得到化解,市民的合理訴求及時得到了滿足。

 去年,市委出台《關於推動幹部下訪群眾制度化的決定》,成立市和區縣群眾工作聯席會議,在全國率先從省級層次建立群眾工作體系。中央信訪工作督導組認為,重慶的大下訪活動成效前所未有,全國一流。

 「大下訪」活動取得的成效,還體現在尊重個體、暢達市民訴求表達渠道上。近日,曾一直住在渝中區十八梯的居民趙華明,由不足10平方米、沒有廚房和配套設施的「穿斗房」,搬進了75平方米的小區電梯房,說起從搬離到裝修新房的經歷,他感受到了公平和溫暖。

 趙華明曾住的渝中區十八梯月台壩44號的家,是父親留給他的。這間房屋建於民國,後來屢次維修,原本是一所公館的廚房,後改建成住房。「房子太小,沒有廚房,我們就在屋外搭一個偏棚煮飯。」趙華明說,這間房子也就只能遮風避雨。

 2010年7月,渝中區決定對十八梯片區進行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部門主動上門搞民意調查。十八梯的房子太老、太舊了,哪戶人家不想改善?但大家住慣了,也不願離開這裡。知道了大多數居民的想法,危舊房改造部門積極做工作,多次上門宣傳拆遷政策,又開展了幾次民意調查,啟動重大決策信訪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明確了一個拆遷條件:當地居民不滿意不拆遷、群眾不點頭不拆遷,把拆遷的決定權交給當地居民。

 一系列宣傳和傾心交流,讓趙華明和他的鄰居們逐漸明白,原地還房的訴求儘管有一定道理,卻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在操作上很難實現。當地黨員幹部的交談也讓他明白:拆遷,不是把當地居民趕出十八梯,而是以此為契機,開啟嶄新的幸福生活。

 看了好幾個安置房項目,趙華明最終選擇了李子壩168號4棟的一套75平方米的兩室一廳住房。搬遷後,他很快拿到了拆遷費、搬家費、過渡費、裝修補償費和提前搬遷獎勵等一系列費用,足夠他再安新家。

 我巿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尊重群眾的利益訴求。在容易發生信訪問題的舊城改造過程中,主城9區已完成危舊房拆遷1218萬平方米,涉及15萬戶,強拆戶數不到0.33%,主城區拆遷安置類信訪問題下降了90%以上。

 新型社會防控體系,提升市民安全感

 今年春節黃金周,兩組數據特別引人注目。春節七天,我市未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7.5%和32%。另一組數據是,春節7天我市有2.4萬餘件交通違法行為得到了及時有效的糾正。

 創造這些數據的,正是重慶1.4萬名交巡民警。他們以全市500個露天平台為據點,通過開展一系列交通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和治安管控,守護了城市的安寧。

 2010年2月,我市警方啟動了交巡警合一改革,變以往的8小時工作制為24小時全天候工作,在全市主要街道、步行街、車站、港口、旅遊景區、主要道路布建500個功能強大的交巡警露天平台,1.4萬名交巡警輪番值守街面,實現「貓鼠同步」。這一警務體制改革,極大地加強了社會管控力度,特別是夜間治安防控的力度,有力地震懾了違法犯罪。

 去年11月19日零點左右,渝北區交巡警沿210國道,在農業園區附近巡邏。這時,兩名騎著摩托車的少年引起了交巡警的注意。他們沒有佩戴摩托車頭盔,未靠右行駛,非常危險。民警立即駕車追上去,示意他們靠邊停車。

 停車後,民警讓摩托車駕駛員出示駕駛證、行駛證,兩人卻支支吾吾。這時,一個細節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他們駕駛的摩托車雖然發動著,但並沒有插上鑰匙。

 經民警仔細詢問,這兩人才如實交代,當晚在渝北區學府佳園小區,他倆採用破壞方向鎖的方式,將摩托車盜走,本想賣掉換點錢花,卻沒有想到,在返回途中撞上了正在巡邏的交巡警!

 「交巡合一」產生了新的警種:交巡警。它的出現,極大地增強了市民的安全感,更好地履行著「打擊犯罪、維護治安、管理交通、服務群眾」職能,大幅提高了群眾的見警率、警察與犯罪分子的碰撞率,全市街面犯罪下降40%。

 另外,我市於2010年5月,在全國首創校園安全新型警務機制,5530名校警攜7萬餘安保人員進駐全市1.1萬所校園,構建了公安校園安保支(大)隊、校園民警、保衛幹部、保安人員、護校隊「五位一體」防控體系。去年3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重慶市義務教育條例》,將「公安機關應當按照規定派駐校園警察,保證校園安全」寫入了《條例》。

 交巡警守街面,派出所控社區,校警值守校園,多警種相互滲透延伸,相互支撐策應,極大地提升了警方對整個社會面的治安管控力度。去年,全市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9.7%,其中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八類暴力犯罪和街面可防性侵財犯罪發案分別下降34.1%和39.3%。

 而在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上,我市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是最大的民生」的理念,堅持走安全發展之路。去年,我市煤炭行業安全生產創歷史最佳;出重拳打擊整治食品藥品違法犯罪;連續57個月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交通事故;連續14年未發生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

 市委出台了《關於堅持安全發展加強安全生產的決議》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編製實施全國首部《安全保障型城市發展規劃》,形成了較完善的政策支撐、投融資保障和督查問責機制,為全國安全發展探索了新路。

 「平安重慶」建設,歷經3年的努力,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公眾安全感指數持續攀升,2011年達到96.51%;大量社會矛盾有效化解,2011年全市群眾信訪總量與2007年相比下降44.9%;全市安全生產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通過「平安重慶」建設,重慶的社會治安大幅度得到改善,大量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發展環境明顯淨化。重慶市民「出門不擔心」的願望早已實現。

 「重慶市委、市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尤其是平安重慶建設,給3200萬重慶人民帶來了福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如是評價。

 平安給重慶帶來良好的發展環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利用外資增速連續4年全國第一,落戶重慶的世界500強企業已超過200家。重慶被評為亞洲十大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最安全城市……

 平安重慶,人人共享的幸福家園。

      責任編輯:新二
重慶國民體質超全國平均水平 排全國第七      [2012-02-08]
李莊助手馬曉軍起訴重慶警方      [2012-02-08]
重慶官方稱王立軍因身體不適在休假式治療      [2012-02-08]
重慶「唱讀講傳」走進香港被稱震撼      [2012-02-08]
薄熙來親筆手書勉重慶宣傳工作      [2012-02-08]
港文化總會會長談重慶在港唱紅      [2012-02-08]
紅歌耀香江 重慶官員吁莫誤解      [2012-02-07]
媒體稱重慶唱讀講傳香港行首演成功      [2012-02-07]
重慶「唱讀講傳」香港行文藝演出拉開帷幕      [2012-02-07]
23省GDP超萬億 重慶增速奪冠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