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羊城晚報報道,剛剛過去的2011年,廣東台山南沙漁船船長陳松漢沒有多少欣喜。他說外國炮艇騷擾,生產成本大增,漁場資源衰退,效益下降。而廣西北海漁民李日喜的漁船去年5月9日凌晨在南沙西南漁場被外國炮艇抓扣,經濟損失123萬元,至去年年底在北海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李日喜稱還遠未恢復元氣。
這給其他漁民造成了很大壓力。從去年下半年起,幾十艘廣西漁船基本撤出南沙西南漁場。南沙作業漁船越來越少,南沙傳統漁場面臨萎縮的挑戰,漁民們盼望政府加大護漁力度。
南沙船稀
500艘領證漁船僅21艘在作業
在南沙作業的中國漁船到底有多少?去年12月20日羊城晚報記者在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總值班室採訪時,北斗衛星監控系統顯示,在南沙作業的中國漁船共有21艘,其中西南漁場僅有2艘廣西漁船,沒有廣東漁船。
整個南海作業的漁船又有多少?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介紹,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現有漁船9萬多艘,主要集中在近海捕撈。這與南沙海闊船稀形成強烈反差。
南沙是指北緯12度以南至北緯3度25分之間的我國南海斷續線範圍內的海域以及島礁,總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南沙漁業的高峰期在2005年,有900多艘漁船常年作業。2011年,領取南沙捕撈許可證的漁船約500艘,年底只有21艘在南沙作業,少得讓人焦急。
漁業萎縮
漁民最擔心被外國炮艇抓扣
通過監控系統,記者給在南沙最南面作業的2艘廣西漁船發去採訪短信。問題主要有:作業順利嗎?外國漁船多嗎?有無外國炮艇干擾?目前最擔憂什麼?對政府有何期望等。
他們很快回短信。答覆稱:作業順利,產量很好,沒見外國炮艇,外國漁船很多,最擔心外國炮艇抓扣,希望政府加大護漁力度。
害怕被外國炮艇抓扣是南沙作業漁船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旦被抓扣,往往會一無所有。廣西漁政部門介紹,2008年至今,廣西有16艘漁船被外國抓扣還未給回,即使給回也沒用,都基本成廢鐵了,這些船主早就一無所有。
李日喜的漁船被抓扣後,經過外交交涉,給回了船殼,漁具、柴油、配件、導航儀器統統被洗劫。李日喜說,不包括生產損失的經濟損失就120多萬元。重新出海,重新購置需要上百萬元。由於漁船各種證明也被抄走,補辦環節很多需要很長時間,沒有這些證件,銀行和民間借貸都困難。被抓扣不僅經濟損失,更是精神摧殘。
李日喜的遭遇加深了漁民的恐懼。造價普遍要五六百萬元的拖網漁船,都要借債貸款建造,抓扣讓漁民夢起都驚。於是,南沙作業的中國漁船減少了。
後果嚴重
南沙主權得不到有力宣示
南沙漁業作業圖景是這樣的:廣西北海漁民在南沙最南的西南漁場拖網作業;海南漁民和以台山為主的廣東漁民在南沙東南礁盤開展刺釣以及礁盤拾螺貝作業;還有少量船隻在水深超過千米的海域用燈光罩網捕撈深海魷魚。
據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介紹,1989年至今,周邊國家在南沙海域襲擊、搶劫、抓扣、槍殺我漁船漁民事件達360多宗,有25名漁民被打死或失蹤,上千漁民被非法拘禁。這讓中國人無法接受。
周邊國家粗暴行為造成的後果是:遏制我國近海捕撈能力向南沙轉移,甚至原有作業漁船還在減少,反過來增加了近海捕撈的壓力。更嚴重的是南沙主權得不到強有力的宣示。
南沙漁業日漸萎縮,最不滿意是南沙漁民。
漁民離不開南沙,這裡有他們前輩創造的歷史,是他們的根基和生存空間。南沙更離不開漁民。正在積蓄力量的李日喜表示,他一定會重返南沙,我們不去,周邊國家最高興,他們的漁船越去越多。這非常不利我們維護南沙主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代表、北海漁民張國富多次提出希望國家加大扶持力度。
特殊戰鬥
中國漁民與占礁者大鬥法
北海漁民告訴記者,他們在南沙最南作業,承受壓力最大,一退縮就對國家不利。從北海到南沙北緯5度左右作業,單程1000多海裡(1海里等1.852公里),一個作業航次大約60天,來回在海上要走14天,一艘500匹馬力的漁船,單是路上來回油耗就超過10萬元。政府不加大扶持就很難堅持,更不用說被外國抓扣了。
「自豪地講,我們漁民是中國最具主權意識的群體。」台山漁船船長譚子賢動情地說,南沙作業路途遙遠,作業時間長,成本很高,堅持到南沙釣魚,當然是生活需要,但漁船在南沙飄揚著五星紅旗,就宣示著主權。這個意義沒人比南沙漁民體會得更深刻。譚子賢說,周邊國家在南沙佔領島礁上的建築物,這幾年都在加緊擴建,漂亮得像海上別墅,有的建到六七層樓高,而且都裝備風力發電,晚上燈火輝煌,甚至有周邊國家在島礁上建機場,開展島礁旅遊。而我們控制的島礁,2005年以後就沒有變化,漁民們心裡都非常著急。
台山漁民對南沙礁盤如數家珍。船長陳松漢說,每當有外國人上島礁測量,就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2003年6月在安達礁,譚子賢更是帶領台山漁民,將正在豎立木質標誌物的一夥外國人趕跑,將標誌物拋入大海。安達礁是退潮時露出僅幾十平方米礁盤的島礁,到現在還沒有被哪個國家控制。北海的漁民告訴記者,這幾年周邊國家在南沙展開大規模海上石油勘探和開採,每當有新的鑽井平台立起,總是第一時間用漁船雷達測好方位,報告給國家。漁民這個弱勢群體擔起維護國家主權的重任。
專家建議
國家加大投入扶持南沙漁業
南沙作業漁船越來越少的狀況,應該也必須改變。
湛江海洋大學教授盧伙勝承擔著南沙漁業研究課題。他認為要恢復南沙漁業的活力,國家應該加大投入,加大對漁民扶持力度,特別要高比例補助漁民在南沙被抓扣的損失。他還認為,南沙不論拖網還是刺釣作業,都存在漁場資源衰退問題,國家應盡快對南海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尋找開發新漁場,這對吸引漁船到南沙具有重大意義。
盧伙勝的課題組的調查成果顯示,南沙金槍魚捕撈前景很光明,深海魷魚更是多得不得了,北海一艘漁船用燈光罩網去年一夜捕撈達驚人的34噸。他稱,南沙深海魷魚每年捕撈量保守估計可達幾百萬噸,是目前的幾十倍。而且深海作業基本不受周邊國家騷擾。盧教授說,因為效益見得著,不少漁民都在摩拳擦掌,今年南沙深海魷魚船將有顯著增加。台山船長陳松漢也受到鼓舞,他說南沙刺釣已經很難做,到北海考察過,覺得深海魷魚有得做。今年他準備拆解刺釣船改做深海魷魚,但改變作業方式需要大量投入,他希望有政策扶持。
主管部門
今年加強護漁力量開赴南沙
漁業主管部門時刻注視著南沙。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局長吳壯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應漁民的強烈要求,從2012年起將調整加強護漁力量,開赴南沙,開展春季護漁,進行常態護漁,確保漁民安全生產。對於漁民反映在南沙生產遠離大陸,強烈要求在南沙建設漁業碼頭和漁船補給基地,他稱政府部門已有計劃,西沙永興島的漁業基地建設正全面推進。吳壯表示,國家對南沙漁業的扶持力度一定會不斷加強。
南沙漁民,「hold住!」
鏈接
南沙漁業歷史
我國南沙漁業活動歷史悠久。據史料考證,唐宋時期已具一定規模,形成每年冬季借東北季風駕船南下南沙,次年夏季乘西南季風返回銷售魚貨的作業方式。
上世紀50年代末,因台灣國民黨守島部隊槍殺大陸漁民,南沙漁業活動被迫中止。
1985年起,南沙漁業恢復生產,到2005年高峰時900多艘在南海作業。
1994年起,漁政部門開始在南沙開展護漁巡航。最近幾年,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區領取《南沙專項捕撈許可證》的漁船基本保持在500艘左右。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稱,南海區有超過3萬艘漁船具備南沙作業硬件要求。
南沙具有深海和礁盤淺海兩種不同的生態環境,魚類種類繁多。南沙作業整體效益優於近海,漁業前景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