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夜之間,黃鐘強從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獲得的文憑似乎變得一文不值。
針對這所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的高校,該州的教育監管機構近日發佈了一份內部審查報告。根據報告描述,狄克森州立大學儼然成了一座專為留學生打造的「文憑工廠」。而這座「工廠」裡,96%的學生來自中國,其餘的來自俄羅斯。
該報告指出,這所大學的雙學位國際項目連續9年「生產」出410個學士學位,但其中文件齊備、真正修完所有課程的學生僅有10名;錄取不符合入學資格的學生更是家常便飯,即使中國學生提交了假成績單,也可以被「破格錄取」。
眼下,仔細回想參加這個國際項目的前前後後,黃鐘強發現,自己被捲進了一個複雜的國際騙局。
中國院校推薦的雙學位學生「百分之百被美方錄取,百分之百學成回國」
2010年3月,在中央民族大學讀大三的黃鐘強從學校網站上看到了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雙學位項目的信息。不久後,這所美國高校的副校長——高大、滿臉笑容的哈爾·海恩斯,及其「中國辦事處」的江主任——一位長髮披肩的年輕女士,一同來到中央民族大學。
海恩斯與江主任介紹說,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擁有三大權威機構的「認證」,學生只需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3年,再到美國留學1年,畢業時就可以獲得兩校分別頒發的學位證書。
對年輕人而言,到「文化大熔爐」體驗一番,無疑十分吸引人。
事實上,在大洋彼岸,這所美國公立大學並不起眼。它在1918年建校,原是一所師範學院,直到1987年才獲得正式大學資格。不過,跨洋過海來到中國後,狄克森州立大學卻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
從2003年開始,19所中國高校陸續與該校合作推出國際項目。這所美國大學通常派出校長、院長來訪,與中國大學簽訂合作協議。簽約現場常掛有中美兩國國旗,儀式鄭重。幾乎沒有人懷疑這類國際項目的質量。
黃鐘強回憶,報名參加雙學位項目後,狄克森州立大學中國辦事處開始「主導」申請的各個步驟。按照要求,他將成績單、英語能力證明等文件掃瞄成電子版,發到辦事處的電子郵箱。
「他們對成績沒什麼要求,英語也不需要雅思、托福,甚至連四六級證書都不用,只要我去英語系找個教授,簽個名就可以了。」黃鐘強說,他當時已經考了托福,卻沒派上用場。
3個月後,這一批報名的9個學生全部獲得赴美資格。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特例。之前一年,海恩斯訪問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時,就讚揚該院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的「金牌合作者」,因為該院「推薦的雙學位學生百分之百被美方錄取,百分之百獲美國簽證,百分之百完成雙學位學習任務,百分之百學成回國」。
直到美國北達科他州大學系統與高等教育委員會攜手調查狄克森州立大學,完美的合作才被一一戳穿。
審查結果在2012年2月10日正式公佈,報告長達40頁。在完整覆核了過去9年參加雙學位項目的所有學生檔案後,調查發現至少15名學生沒有達到項目規定的最低要求,就被輕易錄取,而許多中國學生都沒有提交託福或雅思證明。
隨後,狄克森州立大學讓25名已經入學的中國學生重考托福,發現其中21人的成績達不到招生要求。
「這一切的原因,是狄克森州立大學各部門的程序長久以來不斷退化。」報告指出,「一些程序被廢置了,一些監控被有意忽略了。」
然而,這還不是真相的全部,調查的線索將問題的脈絡引回了中國。報告指出,學生們申請時接觸到的中介自稱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的員工。「中國學生的所有文件都通過這些中介傳遞」,而狄克森州立大學「幾乎接收不到任何直接來自中國院校的官方文件」。
報告特別強調,中介傳來的中國學生電子成績單問題多多,「一些學生的成績單上印有兩所高校的名字,或者是他們用模板時忘了刪掉名字,或者是簡單複製了其他學生的成績單」。
報告中唯一被點名的中介是「狄克森州立大學中國辦事處」,文件末尾附有辦事處的兩張名片,上面印有辦事處網址。記者發現,該網站目前已不能打開,但通過百度快照功能,可以看到該辦事處的兩名員工曾多次陪同狄克森州立大學高層訪問中國高校。
記者撥打了其中一張名片上的手機號碼。接聽電話的女士自稱只是名片主人的「一個朋友」,隨即掛斷電話。名片上的其他電話均不能接通。
在招生數字的誘惑之下,整所學校都在為留學生大開綠燈
事實上,赴美不久,黃鐘強就隱約感覺這個國際項目「有欺騙成分」。2011年春天,新一批中國留學生到狄克森州立大學註冊入學。黃鐘強發現一些學生來自上海劍橋學院、西安思源學院,這些校名讓他感覺很陌生。
黃鐘強還不知道,狄克森州立大學當時已經陷入招生醜聞。一名曾經去參加學術會議的科研人員無意中發現自己被該校列為「大學新生」,從而揭發了該校虛報招生數字的問題。在2010年,到該校開會、參加短期工作坊的180個人都被當做大學新生來計算,在這所僅有2500名學生的大學裡,新生入學率一下子飆升7%。
過去幾年,招生不足成了這所高校的一大難題。在美國小城狄克森,石油產業正蓬勃發展,比起上大學,許多年輕人更願意投身高薪的石油工人行列。
2008年3月,新校長理查德·馬克卡林剛剛上任,就把擴大招生列為該校一大目標。據美國媒體報道,馬克卡林定期召集會議,讓學校官員給他匯報招生數量,還威脅下屬假如完不成招生目標,飯碗就岌岌可危。
比起美國本土,更大的生源市場顯然在遙遠的中國。2010年3月和2011年4月,這名校長兩次來中國巡迴訪問眾多中國院校,包括北京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等等。在後一次巡迴訪問中,理查德更不惜血本,帶上該校籃球隊來華交流。該校審計員近日發現,這支籃球隊的中國之行讓學校財政出現部分赤字。
過去幾年,美國許多州都在縮減高等教育經費。波士頓學院國際高等教育中心的主管菲利普·阿爾特巴赫認為,一些美國公立學校開展國際合作,也是受利益驅使。「他們需要開拓收入來源。」阿爾特巴赫說。
在狄克森州立大學,國際學生學費一年約為7.8萬元人民幣,但雙學位國際項目為中國學生提供相當於學費53%~62%的獎學金,折算下來,中國學生所需費用僅僅略高於美國本地學生。
這樣的國際項目在中國大受歡迎,這個美國校長的招生大計也一路暢通。
除了本科院校,一些大專院校也想分一杯羹。根據審查報告,狄克森州立大學從2008年開始設立與雙學位項目類似的「提升項目」,太原理工大學與該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卻被查出參加項目的並非本科生,而是來自「與太原理工大學有關的大專課程(的學生)」。過去數年,狄克森州立大學一直將這些學生當做「正式本科學生」來錄取,再授予他們本科學位。
記者發現,這個項目在國內被翻譯成「專升本項目」。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國際交流中心在其網頁上介紹說,這個項目通過「3+1」或者「2+2」模式,讓學生獲得中方大學的大專文憑及狄克森州立大學的學士學位。
在留學中介的承諾及狄克森州立大學的默許下,中國學生赴美後甚至可以隨意改變專業。在中國攻讀市場營銷的黃鐘強,到美國後選擇了金融專業,一些學生甚至選擇了跨度更大的不同學科,例如從財務學跳到了傳播學。報告說,這意味著,許多學生僅讀了某個專業一年的課程,就獲得了「相當於4年學業的學位證書」。
報告披露,狄克森州立大學的一個系主任曾至少兩次向院長和負責學術事務的副校長表達過他對這些國際項目的憂慮,但「校方從未採取行動」。事實上,在招生數字的誘惑之下,整所學校都在為留學生大開綠燈。
調查人員發現,在一些課程中,留學生的成績基本全部是A,一些掛科的學生也被賦予特權,成績單上不留任何污點,下學期重修便是。
此前9年,這些國際項目頒發的文憑數量節節上升——2003~2008年,僅授予了35個文憑,但隨後4年發出的文憑總數猛升至559個。隨之而來的是質量不斷下滑。報告指出,在已經頒發的410個學士學位證書中,400個學生還欠缺學分或成績文件。
所有院校都想投身國際化浪潮,但他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在中國,許多高等院校同樣對狄克森州立大學背後的問題熟視無睹。
2011年8月,虛報招生數字事件被曝光後,這所高校在美國本土已經受到廣泛質疑。不久後,校長馬克卡林被勒令辭職。
但在隨後的幾個月裡,狄克森州立大學在中國依然活躍。2011年8月、9月、11月,該校分別與衡陽師範學院、湖南科技學院、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簽訂合作協議,12月副校長還訪問太原理工大學,做了有關「狄克森州立大學全球化」的演講。
似乎沒有人知道,在大洋彼岸,這所大學的「全球化」已經引發監管機構的懷疑。直到近日,歷經數月調查而形成的審查報告在美國正式出爐,中國輿論才一片嘩然。
一時間,狄克森州立大學被一些中國媒體報道為「野雞大學」、「冒牌大學」,人們隨後才發現,該校是中國教育部認可的正牌美國大學。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1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部已要求駐美使館教育處核查有關情況。
在美國,報告也引發了軒然大波。報告發佈當天,狄克森州立大學就陷入混亂。在發佈會現場,該校教育、商業及應用科學學院院長被發現缺席,這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引起校方注意。警方趕到院長家中,發現院長已經帶著一把來福槍赤腳離家而去,全校一片恐慌,發佈會提前結束,校園一度封鎖。
最終,這名院長被發現在自己車中開槍自殺身亡。眼下,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名院長的自殺與報告有直接聯繫,但報告中提及的許多國際學生,都就讀於這名院長主管的學院。報告公佈後,該校主管學術事務的副校長也提出辭職,但沒有發表任何有關辭職原因的聲明。
報告指出,狄克森州立大學混亂的國際項目很可能導致美國教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對其進行制裁。該校公共關係主任瑪利亞·莫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大學正與上述部門進行聯繫,核查該校的政策是否符合聯邦法規。
莫爾還表示,狄克森州立大學還將繼續與中國院校合作,但目前所有合作協議已被中止,有待覆核。另外,該校今後會親自招收國際學生,不再委託中介機構。
一片迷霧之中,反思的聲音已經響起。一些美國高等教育專家開始提出疑問: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開拓國際合作,但到底誰來監管這些國際項目?誰又能保證在離主校園千里之外開展的項目質量合格?
「國際化浪潮現在很火,所有院校都想投身進去。」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阿爾特巴赫說,「但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是一頭扎進去,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面對不斷增加的國際項目,這些專家的一致觀點是:美國認證機構缺乏資源進行監管,大多數時候,他們也沒動力去監管,因為只有極少數美國人參加此類項目。而美國州政府更沒有動力,因為這些國際項目根本沒有服務州內居民。
而當問題出現,學生便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國際學生是個脆弱的群體,他們不清楚自己的權責,在外國也常常不敢聲張。」研究國際高等教育的美國教授傑森·雷恩對美國媒體表示。
現在,感覺「受騙了」的黃鐘強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他一直在等待狄克森州立大學給他「一個交代」。「這關乎我們學生的聲譽,關乎我們學位的真假。」黃鐘強說。
另一個曾經參加狄克森州立大學國際項目的女生則在百度貼吧上發表帖子,呼籲學生們抒發對這所美國高校的真實感受,「以我們微薄的力量扭轉一下媒體對狄克森的負面報道」。
儘管狄克森州立大學表示,目前美國監管機構暫時不打算撤回已經頒發的學位,但黃鐘強感覺,自己「在美國一年的努力已經完全被否定掉了」。在自己的簡歷上,他把有關狄克森州立大學的留學經歷徹底刪除了,免得「人們以為我是個不誠信的人」。 |